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每年向外转移农村劳力近10万人,因此出现了干农活缺劳力的问题。一些精明的农民瞅准这一需求空间,组织剩余劳动力成立各类“农业家政服务队”,到缺劳力户家中开展有偿种养、管理、收获、销售等服务。目前,该县已涌现这样的“农业家政”组织120多个,参加的农民达4000多人。(8月27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经营理念的转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风行广大农村,而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又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企业当上了“上班族”。许多农村家庭出现了丈夫进城务工,妻子在家种田的情形,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者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农忙时节缺劳力成了农民最头疼的问题,更有些农民时常因缺少技术、缺乏信息而“挠头”。
由于户与户之间的规模、内容差异的加大,遇到困难再也不可能像过去曾有的互助组那样,你给我干,我给你干,相互“换工”和无偿援助,农民极希望从抢收到播种,也能像城里那样享受“钟点家政”、“专业家政”、“技术家政”、“购销家政”、“信息家政”等有偿服务,以解生产经营中的燃眉之急或后顾之忧。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农业家政”便从自然形成的“田间劳动力市场”演化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并日渐在农村走俏。
据报道,“农业家政”是一种有偿服务,每个劳力每天收入15至30元不等。其服务内容广泛,涵盖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蔬菜、林果、畜牧、农产品加工业的育苗、栽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不论何时何地,需要何种“农业家政”服务,只需一个电话,或到村头转一圈,就能找到所需要的“农业家政”上门服务,确保雇主称心如意。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农业家政”上班的农民,为方便“东家”干活,务工时都带有混凝土搅拌机、吊机、收割机、拖拉机、脱粒机、茶叶修剪机、机动喷雾器,甚至板车等服务设施、劳动工具,加快了“农业家政”的服务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他们灵活机动、随叫随到、服务优质、工资适中,“生意兴隆”,挣的钱也不比外出打工少。
“农业家政”的应运而生,在外出打工的农民、缺少劳力的农民和劳力剩余的农民之间架起了一道“互惠互利”的桥梁,不仅解决了家中缺少劳力、没有技术、信息不灵的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而且为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的转移和农村技术力量得到有效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是观之,“农业家政”是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对传统小农经济的渗透和改革。各级政府在抓好劳务输出的同时,应及时加强对从事这一新兴“职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最新的农业技术,将这种利工富农的双赢之举引入健康发展轨道,在让人叫好的同时更叫座儿,成为建设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