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辽宁助学样本:让贫困生也能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高中,属非义务教育,需要支付一定的学费。每一个历经寒窗苦读的孩子,都想用青春的激情去跨越理想之门。可是,在他们中间,却有很多胸怀大志的人,当自己的理想触手可及的时候,却要因贫困而与其失之交臂。虽然他们以自己的聪慧和勤奋跨越了知识上的难关,但他们稚嫩的双肩,却扛不起贫困家庭这副生活的重担。

2004年春天,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一项重要决定:从当年起,全省所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省级重点高中,都要招收农村和城市家庭生活困难的品学兼优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优质高中教育。这些学生被称为“宏志生”,所在班级被称为“宏志班”——取宏图大志之义。

1.动因:给贫困生证明自己的机会

随着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升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名字迅速传遍千家万户。辽宁省实验中学2000多名师生更是群情激奋,因为王永志是实验中学的毕业生!

王永志1950年入东北实验学校(后更名为辽宁省实验中学)学习,后考入清华大学,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50年过去了,王永志逐步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界泰斗级人物。但不管怎样,他从来没有忘记哺育他成长的母校。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王永志在实验中学读书的经历,饱含了党的关怀和社会的资助。当时,他的中考成绩在昌图县是第一名,但是由于家穷,他被迫辍学。一年后,辽宁省委、省政府在东北实验学校开办了面向全省贫困学生的“宏志班”,王永志有了重新学习的机会。因此,他多次感谢省委、省政府的这项政策,他说,没有宏志班,没有母校,我不可能完成以后的学业。试想,如果当年没有党和政府向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哪里会有今天的航天科技英才王永志!

人们在感叹之余长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历史在这里没有留下遗憾。但是,由于诸多原因,50年代的“宏志班”并没有坚持办下去。这件事在辽宁省副省长鲁昕的内心留下深刻烙印,使她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仍然有很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依然贫困。贫困使这些家庭的子女过早地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改变了过去单一由国家投入的教育发展模式,而这一进程更加重了贫困家庭的学费负担。如何真正地帮助困难家庭的子女在两重负担下挺起腰来,实现求学梦想,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宝贵人才?

在鲁昕副省长的积极建议下,辽宁省委、省政府在2004年春季做出一项重要决定——面向全省贫困家庭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举办“宏志班”。目的单纯而感人,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年,辽宁省11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省级重点高中共招收首批“宏志生”4000人。2005年招收5272人。有近万户农村和城镇的困难家庭受益。省财政为此投入专项资金达2000万元。

事实证明,举办“宏志班”令人民群众相当满意,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称她为“民心工程”。

2.扶助:不让贫困成为求学阻碍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即使贫困早已选择了这个家庭。然而,贫困的终点对某些家庭来说并非始终遥遥无期,当他们终日与贫困抗争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幸运之神会降临在他们面前。

聪慧懂事的秦加瑶出生在铁岭市昌图县马仲镇张家村,母亲的疾病拖累得全家多年挣扎在贫困线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压得全家透不过气来,一向成绩优异的秦加瑶差一点儿就放弃了2004年的中考。那一年,秦加瑶拿回了全县第6名的中考成绩,父母感叹着可爱的女儿真争气,可是背地里夫妻俩却偷偷地落泪。

秦加瑶明白,家庭经济的拮据也许就此剥夺了自己上高中的梦想。她对父母说,即使要我种地,我也要学习,我也要读书。正在全家人为筹集学费一筹莫展的时候,命运的轨迹悄然发生了改变。经过各方面的考核,秦加瑶正式成为辽宁省首批宏志生。2004年秋季新学期开学,秦加瑶高高兴兴地到昌图县第一高中报到了。

根据政策规定,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宏志生,其他学校的“宏志班”招收当地学生。当年,沈阳市第83中学、大连市第20中学、开原县第一高中等全省11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省级重点高中都开设了“宏志班”。

辽宁省实验中学和东北育才学校不仅在辽宁省内赫赫有名,而且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高。这两所学校历史悠久,名师云集,人才荟萃。贫寒的农家子弟做梦也不会想到,能有机会坐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和东北育才学校的课堂里,聆听名师教诲,幸福地度过自己的高中生涯。

来自铁岭农村的宏志生郑宁回忆说:“当我听老师说我被推荐到辽宁省实验中学念书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全村的人都跟着我们家一起高兴,好像都沾了光似的。来学校报到时,村支书主动用轿车把我送到沈阳,给我买了一本字典,还请我吃了一顿饺子,这是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饺子。说实话,我要是自己来的话都拿不出路费。村支书临走的时候嘱咐我说,党给了你这次机会,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别人学一小时,你就学两小时。”

宏志生都是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孩子,正常的教育开支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高二·5班班主任郭秀玲刚刚接触宏志生时,让她着实体会到了贫困的含义。记得新生入学第一次军训,她告诉学生们把贵重物品交老师保管。中午,一个孩子来了,把一本用得很旧的字典、3元钱和一本语文书交给她。当时郭老师很惊诧。说实话,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谁拿这几样东西当贵重物品。但接下来发生在宏志生身上的事让郭老师无限感慨。军训时规定有几次洗澡时间,很多学生抱怨洗澡的次数少。是啊,大热天,一天天在外面活动,满身的泥土和汗水。但几名宏志生一次也不洗,因为洗一次澡需要花3元钱,他们不是不想洗,是洗不起。还有的宏志生只有一套衣服,没有可换洗的。

宏志生来到辽宁省实验中学后,学校按政策要求,免收了他们的学费、书费、服装费、住宿费、保险费等一切费用。学校不但发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而且还给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和100元的爱心款。

宏志生姜福锟告诉记者:“每个月15日是学校给我们发钱的日子,300元钱基本能保证我们一个月的正常生活。我们特别感激,我们不光能免费读书,而且生活上还得到资助。我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学习。”

两年来,辽宁省实验中学面向全省20多个贫困县,招收了87名宏志生。

东北育才学校也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面向全省招收了49名宏志生,学校对这些孩子免收了学费、水费、住宿费等费用,每人每月还发放200元伙食费和60元零用钱,这比沈阳市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金还要多,基本上保证了宏志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

3.真情:融化心灵的坚冰

宏志生初来辽宁省实验中学时,他们中很多人走在绿树鲜花交映的校园里,望着一座座功能不一的教学大楼和种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高兴之余,产生了害怕、自卑的感觉。害怕学习跟不上,害怕被城里学生瞧不起,害怕没人理,害怕孤独,为自己是农村人而自卑。

宏志生崔少林说:“刚来省实验中学的第一个月,我几乎时刻准备着迎接人们的蔑视和指指点点,然而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宏志生几乎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尤其在他们入学没几天,就赶上过中秋节,异土他乡倍思亲。就在这时,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校领导来到大家中间,亲手把香甜的月饼送到每位宏志生手中,他们和同学们聊天,鼓励同学们要自信、自立、自强。学校领导亲切的话语温暖着每位宏志生的心。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中秋晚上都来到宿舍看望宏志生。11班的隋新老师给每位宏志生带来了月饼和水果,1班的杨福云老师、3班的杨宝臣老师、9班的艾娟老师还把宏志生请到家中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过节。学生们特别感动,姜蕊同学说:“尽管这是一个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的中秋节,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中秋节。我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幸福与温暖,内心不再害怕孤独了。”

刘敏老师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特意为宏志生配备的专职辅导员,每个月都是刘老师把生活费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们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找刘老师。考试成绩不好了,刘老师开导安慰他们,给他们鼓劲打气。心中有烦恼了,找刘老师倾诉一下就好了。有病了,刘老师会很心急地带他们上医院。学生们亲切地称刘敏老师为“代理妈妈”。

国庆节前夕,郑宁的父亲惦念儿子,虽然做完手术身体刚刚恢复,但因舍不得路费,就骑了9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到沈阳,给儿子送来了20元钱。副校长张玉芹得知这个情况,马上把郑宁的父亲请到自己办公室,告诉他郑宁在学校的表现,让他放心。张玉芹自己拿出500元给郑宁做生活费用,还有很多老师得知情况后都为郑宁捐了款,就连门卫高爷爷也拿出了100元。

说起周围的人,郑宁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他说:“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就连食堂的叔叔阿姨打饭的时候,都特别照顾我。”郑宁说,“我原来还担心同学会看不起我,现在看来我是小人之心了。同学们对我非常好,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一次,同桌给我买了很多文具,我问他花了多少钱,同桌微笑着说,钱啥钱,你就尽管用。”

现在郑宁已经上高二了,过去自卑又内向的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变得开朗了,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学习生活,愉快地融入到温暖的集体中。

张照成是来自朝阳建平县农村的宏志生,家庭非常贫困,来辽宁省实验中学报到的第一天,他只带了一个很小的花布包,几乎没有换洗的衣服。看到眼前突然改变的环境以及青春耀眼的同学,张照成一下子知道了什么是自卑。与郑宁一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下,张照成很快驱散了心灵的阴霾。他说:“‘实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我影响特别大。我感觉我和老师同学之间不能用友情来形容,应该用亲情形容更恰当。”

宏志生被辽宁省实验中学安排在条件最好的总校,分散在19个班级,目的是让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与其他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王兆和说:“让宏志生插班就读,就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城市的学生可以学习宏志生的艰苦朴素、肯于吃苦、发奋图强的精神。宏志生可以向城市的学生学习开朗、大方、头脑灵活、敢于展示自己的作风。宏志生有不会的问题,问同学,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关心。天冷了,同学们从家里拿来毛衣、棉衣送给宏志生。很多学生把学习用品,甚至好吃的东西悄悄送给宏志生。我们老师知道了,非常欣慰。”

高二·5班的郭秀玲老师说:“记得我第一次给全班同学讲宏志生的生活经历时,同学们是含着热泪听完的。同学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看不起宏志生,相反渐渐地却从宏志生身上学会了勤俭节约,知道浪费是可耻的。现在同学们都自发地把喝空的饮料瓶积攒起来,然后卖掉做班费。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宏志生的经历也吸引着社会的关注目光,辽宁省教育基金会连续两年募集资金,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省教育厅计划处、基础教育处的全体成员每人都资助了一名宏志生。还有省教育厅办公室王颖一人就资助了4名学生,个体业主武波夫妻俩资助了6名学生,他上初三的女儿自己也资助了一名学生,还有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大学的6位教师分别与宏志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宏志生崔少林深有感触地说:“当人被无尽的温暖包围的时候,就会产生幸福感。”如今,生活在各学校的宏志生们都被这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

4.立志:苦难中创造辉煌

在宏志生的选拔过程中注重的是品学兼优,看重的是他们身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行为作风。可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宏志生尽管在当地都是成绩优异的学习尖子,但来到辽宁省实验中学和东北育才学校这样的顶尖名校,便实实在在感到了巨大的学习落差,突出表现在外语和计算机上。

来自葫芦岛建昌县农村的王越,一入学就感到了差距。几次考试成绩都非常不理想,这让王越一度想到退学。班主任杨宝臣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次考完试,杨老师都要跟王越谈一次心,帮助他分析卷面,找各科的老师为他补课。每次课后,杨老师都会再来给他细心讲解。有时,杨老师讲解完了,王越还是有些困惑,杨老师就拍着王越的肩膀鼓励他说:“一遍不懂,咱讲十遍。十遍再不行,咱讲几十遍,就不信搞不懂它。”如今王越已上高二了,成绩也由班级的后几名赶上来了。现在他心情很好,信心十足,他说:“如果当初离开省实验,那将是我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幸亏老师帮我度过了难关。”

像王越一样有过退学念头的宏志生还真不少,但最后,他们都挺过来了,因为有亲如父母的师长的关怀,有情同手足的同学的关爱。

如果说贫困的家庭是宏志生无奈的境遇,那么贫困同时也最容易成为他们抗争的一种动力。

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李正同学说:“一说到宏志生,人们想得最多的可能是贫困。但我们自己更注重的是‘宏志’这两个字,就是立宏图大志,报人间真情。所以我们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动力,会更加努力。”李正说,“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刻苦,我对刻苦的理解就是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

省实验中学主管舍务的刘金凤老师一提到宏志生就显得特别激动:“按规定寝室10点熄灯,孩子们就跑到走廊里学习。我们舍不得让太多的孩子出来,因为外面走廊不是日光灯,太暗。但是有的孩子说:老师,我的成绩太差了,你就让我多学一会儿吧。我们不忍心啊,就让他们多学一会儿。就这样,我们每天都等到他们学习完才回家,一般得到半夜12点。”

宏志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各学校积极在教学安排、师资配备上下功夫,尽量为宏志生提供最优越的学习条件。老师们给宏志生开“小灶”是常事。东北育才学校理科部的吴成波老师就特别爱给宏志班的学生上课。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精神常常令他感动也让他欣慰。吴老师说:“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我能看出他们潜在的质朴气质,我敢肯定,将来他们在如何做人这个问题上肯定要比一般人成功。”

李凤山老师是东北育才学校理科部的语文老师,宏志班的同学特别愿意向他请教问题。李老师说:“这些孩子最可贵的品质是要强,上进,他们比城市孩子更能面对许多不尽人意的现实。这些孩子特别想证明给人看自己能行,这对他们是好事,能化自卑为动力。让别人承认自己,这是关键。”

东北育才学校理科部2005级7班的宏志生们组成了一个永不服输、事事争先的集体。军训中,他们凭着整齐一致,动作迅速,被评为内务先进班级;运动会上,他们众志成城,全力以赴,获得团体第二名;日常学习中,他们因为纪律严明被学校评为七星级班级;学校纪念“一二·九”组织长跑比赛,他们靠着惊人毅力夺得团体第二名……

宏志生张立秋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巴尔扎克的名言: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他说他经历的困苦是他攥在手里最能使他感到坚强的资本,而他困惑的生活中最让他感到光明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

5.感恩:培养向善的品质

辽宁省副省长鲁昕对宏志生的感情格外深厚,每逢重大节日,她就去看望宏志生。她的邮箱里经常会有宏志生写来的信,宏志生们在信中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告诉省长,好多同学还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省长。鲁昕看过之后都一一回信,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早日成才。宏志生因此非常感动。

去年底,辽宁省实验中学“宏志班”全体学生在给鲁昕副省长的一张新年贺卡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想起您,就想起了母亲般的关怀。看见您,就看见了妈妈般的慈爱。感谢您的目光饱含着对我们的惦念,感谢您的话语总是充满着对我们的鼓励,我们永远感谢您——省长妈妈。”

几乎所有的宏志生在说到被救助这个话题时,都会发自内心地向那些曾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人们衷心地说声“谢谢!”

辽宁省实验中学宏志生常语说:“我相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我能来这里念书是党和政府的功劳,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有社会的帮助,我才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现在是被别人帮助,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帮助别人。”

东北育才学校宏志生李婷婷的父亲说:“从婷婷接到育才学校通知书那天,我就知道她的命运开始转折了。如果没有‘宏志班’,就我们山区的教学质量,婷婷根本不可能考到东北育才学校来。以前这政策那政策,咱没亲身体验过,不知道,这回咱知道了,婷婷现在吃的用的全免费,没有共产党,哪能有这好事。我跟孩子说,将来要回报社会,你念书不是你爸爸供的,是党和政府供的,你不回报社会你谁都对不起。”

辽宁省实验中学宏志生王静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生命,我将用我的孝心,让他们晚年幸福;我更要感谢那些资助过我的好心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将用我的爱心,将扶贫助学这个爱的火炬传递下去;我要加倍努力地学习,用我的忠心,回报我的祖国,回报爱我的社会。“王静的这篇日记是有感而发。辽宁省实验中学每一位校领导、老师、各党支部都与宏志生结成了一帮一对子,每人都从每月工资中拿出100元钱补贴学生的生活费用。工会主席邴闻先负责帮扶王静。在王静的记忆中,世界上最慈爱的笑容来自邴老师。工作再忙,邴老师绝不会忘记关心王静:“怎么样?冷吗?学习顺利吗?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吗?”天冷了,他从家里拿来棉衣,还不时送来笔记本和好吃的东西。看到王静存在自卑情绪,邴老师就对她说:“生活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得苦一阵子。”这句话让王静永生难忘。

邴老师患胃癌住进了医院。就在他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王静来医院看他,看到的仍然是一脸慈爱的笑容。邴老师硬塞给王静200元钱,并鼓励她说:“孩子,你要坚强,坚强是困难、挫折的天敌。努力就会有回报。”弥留之际,邴老师仍然惦记着王静。他留下一笔钱,委托家人继续资助她。

每当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王静就会思念给她博大关爱的邴老师。“天堂中的恩人啊,您是我记忆海洋中的永恒。我会是仲夏夜空中一颗永不泯灭的恒星,在群星中闪耀出璀璨,与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相映成辉。永远爱您,永远敬您!”

“宏志生懂得了感恩,这是我们最感欣慰的。”辽宁省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谢艳珍说:“其实我们很了解学生在受到扶助时的心理感受,所以我们很少对他们要求什么。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懂得,自己受到了社会爱心的扶助,应该对这个社会怀有一份感情。”

6.未来:扶助视角继续扩展

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名义下发的“2006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规定,省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要坚持长期招收“宏志班”学生。不按要求及相关规定招收“宏志班”的学校,其“省示范性高中”资格将被取消。而且,辽宁省财政厅将今年的“宏志班”专项经费投入增加到了1500万元。

资助金额在提高,资助范围在扩大。“宏志班”基本可以保证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那么,对于一般的贫困高中生,怎样保证他们也能读得起书?2006年4月7日,辽宁省教育基金会启动了“实施扶贫助学工程,资助万名贫困高中学子”活动。由该基金会向社会爱心人士募集资金,资助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

在该项助学金首批发放仪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副省长鲁昕等领导同志亲临现场,亲手为受助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李克强强调:贫困学生只要能考上高中,政府就要承担起责任,保证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有党和政府的承诺,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面对高中校门,贫困高中生不再无助。(记者 刘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