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第十二章 加快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
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繁荣”的方针,深入实施《南通市2010-2015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南通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着力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新风典型评选和道德模范选树活动,光大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风尚。弘扬先进文化,提倡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和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弘扬城市人文精神。传承“中国近代第一城”优秀文化,进一步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打造城市的灵魂和品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各类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促进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舆论导向、社会政策导向、文化产品导向、公众人物导向、社会环境氛围影响的协同呼应,推动南通城市精神融入城乡居民的生活,转化为不同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为城市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节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重点文化工程,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市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传媒中心、工青妇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南通大剧院、广电传媒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努力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带动戏剧、影视剧、文艺图书、歌曲等各类文艺创作全面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途径,努力创作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时代风采、展示南通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促进艺术精品的生产和引进,丰富艺术活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雅艺术的需求。
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发掘提升“江海文化”、“博物馆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强对重大文艺作品和项目的扶持,提升“濠滨夏夜”等群众文化品牌,继续组织实施“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主题活动,全面实施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三送”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程。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完善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建设中国慈善博物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推进天生港历史街区、寺街、西南营、唐闸·1895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工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完成文物普查,开展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调查规划保护工作,加强对海安青墩等历史文化遗产的考古研究和保护性开发。加强优秀民间和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扶持民间文化组织发展。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保护档案文献遗产,推进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服务功能。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以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文博、体育服务、民间工艺品、现代传媒、文化信息服务等九大产业为重点,搭建市场要素平台,扶持龙头品牌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发展壮大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多元化经营、跨区域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进文化产业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带动作用。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支持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规划建设南通印刷工业园,推动以家纺创意产业为特色的出版发行业发展。培育、扶持启东版画、如东农民画、如皋木偶、如东杂技、通州装裱、海安油画、海门红木雕刻等艺术产业集聚发展。
繁荣规范文化市场。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现代流通组织。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繁荣与秩序的关系,切实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坚决打击违法文化经营活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四节 努力推进文化创新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提供更多群众买得起、受欢迎的文化产品。深入推进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实现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广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联网服务等方式,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促进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等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现代科技、互联网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发展创新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企业在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中不断创新,使企业成为文化创新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促进数字影视、数字出版、电子印务、手机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数字电视多媒体网络,加快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院。鼓励各类文化创意活动,促进文化产业与南通历史文化资源交融,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嫁接,与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结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开设文化交流窗口,展示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挖掘范曾等一批南通文化名人资源,深化青墩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提升南通文化影响力。引导具有市场优势的文化项目开展商业化运作,鼓励“走出去”,开辟和巩固市场地位。完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模式,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交流经纪人队伍,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途径,增强南通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鼓励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优势学科建设,支持和鼓励南通社会科学工作者争取在国内、省内重大理论问题上有所建树和贡献。加强社科联建设,整合我市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紧密结合南通发展需求,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沿性、战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