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但受种种因素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坎坷,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一波三折、举步维艰,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截至2013年9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249个,70%左右是近10年出现的。目前,世界贸易组织160个成员方中只有1个国家没有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特别是美国力推“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试图重塑21世纪全球经贸规则,这将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对我国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处理好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的关系,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每个国家都有三种选择:一是满足于现有多边经贸体制,对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态度消极;二是搁置多边,主攻自由贸易区;三是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合作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我们的选择是第三种,为什么?
第一,自由贸易区代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当前的自由贸易区规则可能就是若干年后的世界贸易规则。如果我国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在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可能被边缘化。虽然我国已签署12个自由贸易协定(如果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只有9个),但总体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开放程度也不够高。一是货物贸易开放范围较窄,不同意实施零关税的“敏感和例外产品”较多。二是服务贸易谈判中,特别是金融、电信等敏感领域开放方面,超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开放措施不多。三是国有企业、劳工规则、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外汇转移、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基本没有涉及。四是虽然一些自由贸易协定涉及投资议题,但没有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谈判模式。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与冰岛、瑞士两个发达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基础,启动了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全面展开;参与启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这些都是我国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步骤。今年要积极推动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第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目前仍是大多数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平台,也是我国巩固贸易大国地位的“压舱石”。世界贸易组织有160个成员,涵盖了我国98%以上的对外贸易。如果离开了多边舞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大力倡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2013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巴厘岛会议达成“早期收获”,我国发挥了重要地建设性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高举多边贸易体制大旗,以建设性的姿态参加多哈回合剩余议题谈判。同时,要推进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重大谈判,加快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推动多边贸易规则朝着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只要有利于区域内国家共同发展,中国对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都持开放态度。这些年,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维护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有关国家的强烈共鸣。建设“一带一路”,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战略契合点,是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要抓紧制定相关规划,重点围绕“五通”开展工作。一是政策沟通。就是要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的交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法规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二是道路联通。就是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中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三是加强贸易畅通。就是要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四是货币流通。就是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与货币互换,推进贸易和投资本币结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民心相通。就是要拓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青年等领域的合作,为区域内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王检贵)(来源:国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