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

2012年08月09日15: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农村饮水安全 科学发展观 顶岗实习 城镇教师 构建和谐 奖励扶助 农村寄宿制学校 安保工程 民族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干部教育培训

——对161个县、596个乡镇、2119个村三级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培训,5年培训1万人次(每县5人、每乡镇9人、每村2人)。

其中:每年举办1期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党政领导处级、科级干部培训班,5年培训干部600人次。

——建立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干部人才数据库。动态掌握情况,做好干部人才的教育培养和推荐工作。

——开展公务员对口培训。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公务员培训。

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在161个县、596个乡镇,开展农业、能源、环境保护、卫生、教育、文化、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业、社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保证每县、每乡的重点行业至少培训一名骨干人才,5年培训5000人次。

其中:在少数民族高层次和科技骨干人才特殊培养计划中,确保基层专业技术骨干得到特殊培养,5年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00人次。

——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面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给予支持。

——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倾斜力度,开展人口较少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

技能人才培养

——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技工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人口较少民族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对2119个村的142.7万劳动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进行培训,5年实现每人至少接受一次培训。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优先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

——就业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开展科技列车活动。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推动开展科技列车活动,将东中部地区丰富的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输送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

——培养新型农牧民。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项目。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

——当家理财人培训。2119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66.2万户农户,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受训。

——妇幼保健培训。对育龄妇女进行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知识培训,增强妇幼保健意识,普及基本妇幼保健知识。

——文化传承人培训。每个民族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进行本民族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培训。

——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培训。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克服陋习。

——人口较少民族扫盲工程。对182个青壮年文盲率在5%以上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开展扫盲教育。

(六)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家园。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寺庙等主阵地、主渠道的创建活动,创建和培养一大批民族团结模范县(旗、市)、模范乡(镇)、模范村(社区)、模范单位和个人,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率先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和专题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充实教育内容、扩大基地作用。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解决好村级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扩大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发展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民主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等活动。加快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毕业生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任职。关心培养农村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代办点,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内部的自主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作用。

3.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村(乡)规民约中,探索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民自我教育,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设多种形式的特色文明新村,开展工农共建、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等各类共建活动。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加强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的培训,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文艺队,组建一批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

4.开展平安和谐建设。建立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隐患。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创建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无邪教组织活动,无“黄、赌、毒”现象的“平安村”。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协调、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急预警机制,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和谐家园建设工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县(旗、市)、模范乡(镇)、模范村(社区)、模范单位和个人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模范集体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待遇。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

——组织开展专题活动。继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开展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庆典活动,支持未建民族自治地方的11个人口较少民族开展民族乡逢十周年庆典或传统节庆活动。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组织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活动。每年从28个民族中选取300名青少年纳入“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进行重点跟踪培养。

基层政权建设

——2119个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三有”(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统筹村级公共服务,管好、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教育、社会事业、警务等提供场所。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中,鼓励和引导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到本民族聚居行政村任职。

乡风文明建设

——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志愿者行动。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提倡、发动开展志愿者行动。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