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被指推动油价10年涨5倍 专家斥其无理

2012年04月16日10: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油价上涨 需求关系 需求增速 需求因素 油价下跌 美元汇率 农产品 美元贬值 需求弹性 全球石油

邓燕飞 熊义明

[ 在对供给需求、货币金融等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主要跟美元贬值和供给减少有着明显的关系,而与需求关系不大 ]

最近十年,国际油价飞速上涨,从2002年1月的19.7美元/桶,上涨到今天的100多美元/桶,十年时间上涨了5倍多。关于上涨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中国需求造成的。但我们通过数据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量和增速与近十年相当,但那个阶段的石油价格并未高企。此外,其他大宗商品的中国需求并未增大,但近十年来,这些商品也屡屡创下价格新高。可见,近十年石油价格上涨并非个案,简单地将国际油价暴涨归结为中国因素是非理性的。

对中国因素的三点质疑

首先,从石油需求来看。BP石油统计2011年的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耗量为7827万桶,2010年为8738万桶,增长了911万桶,增幅为11.6%;而在同样的8年时间里,1993年全球日均消耗量为6712万桶,2001年为7730万桶,增量为1018万桶,增幅为15.2%。可见,从世界石油需求的绝对增量和相对增幅上来说,近十年相较于上个十年,都没有显著增加,所以需求并非石油价格异动的原因,作为局部的中国需求变动更不可能成为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其次,从预期的观点来说,一些人士认为,中国需求增速很快,这种预期导致了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提前表现。这十年,中国经济平均以10%的高速突飞猛进,世界石油需求增速却有所下降;而未来十年,世界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增速会下滑;况且,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会大幅提高,2010年中国的能耗强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陪,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巨大的空间,中国政府近年来也明显加强了对节能的重视。因此,预期论也是不成立的。

再者,看其他大宗商品。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黄金等贵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在最近十年中也飞速上涨,其中黄金上涨了6倍多,农产品上涨了2倍,可见国际原油在这十年间的上涨并非个案,全球出现了多数商品价格的集体上涨。如果说中国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那黄金与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由中国需求导致的吗?我们看到,这十年间中国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并未显著提高。我们还发现,这三种商品的相关性非常强,黄金与石油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75,农产品与油价的相关系数为0.89,农产品与黄金的相关系数为0.91,所以它们的价格不仅同时上涨,而且往往同时下跌。强相关性的走势显然也不能用中国需求的变动加以解释。

石油价格的美元角色

分析后我们容易发现,这些集体暴涨的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和交易。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的美元价值变动与这些商品价格暴涨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联动机制,我们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梳理:美元流动性以及美元汇率。

美元流动性泛滥众所周知。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来看,2002年,美联储资产只有不到7000亿美元,如今规模已经达到2.9万亿美元,考虑到扩张的都是基础货币,经过乘数效应的放大,释放的流动性不可估量。从美国信贷量来看,2000~2007年增速明显超过其他时期,过度的信贷投放是流动性泛滥的根源。2001年后美联储降低利率至历史低点,并多年持续,由此带来美国的流动性泛滥。过剩美元需要寻找出路,由于石油等大宗商品的稀缺性,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于是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对象。

美元汇率作用于石油价格的机制比较复杂。2002年1月,美元指数为120,而10年后的今天该指数只有80,贬值幅度达1/3,考虑到美元在欧债危机等情况下的“被升值”,实际美元贬值得更加厉害。通过计价影响石油价格机制可以看出,近十年石油价格暴涨与美元贬值有着强烈的相关性。

但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十年中,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并未有如此明显的相关性呢?显然,两者还有其他联动机制。由于美元另有价值储存和结算这两大功能,因而我们还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

基于价值储存功能的影响机制。美元和石油往往成为国际投资者资产组合的一部分。美元贬值,理性投资者会转向实物资产来寻求资产的保值,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石油价格会因此上涨。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