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投资、抢占资源将有所抬头,解决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困难,各地政府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产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二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国内矿产资源短缺程度日趋严重(2009年进口铜精矿金属量约为170万吨,是自产量的1.77倍;进口铅精矿金属量约为100万吨,是自产量的0.88倍。进口锌精矿金属量约为193万吨,是自产量0.62倍),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端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上缺乏核心技术,在新材料、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上还依赖进口;四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色金属行业也受到了波及。2010年美国、欧盟、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巴西、韩国、秘鲁等分别对中国的无缝铜管、铝型材、无缝不锈钢管、铝合金轮毂、铜管件、含镍不锈钢、镁粉、二氧化钛等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出口极为不利。
针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加快结构调整将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一是着力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先进装备和先进生产能力的比重,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到2015年要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7~8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有色企业集团。铜、铅、锌产业结构向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方向调整,电解铝产业逐步向煤—电—铝—铝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转化,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同时,扶持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相互协调发展格局;三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要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能力逐步从东部向中部、西部转移,深加工生产能力向市场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促进形成与地区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