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潲水
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国人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地沟油近日成为食品安全行业又一惊雷。
上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约2250万吨。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
餐饮企业:回收细则要具体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厨余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流向的监管依然处于松散状态。“潲水一般有人主动上门收取,我们收取潲水费用,他们则将潲水拿去喂猪喂鸡。”经营着两家粤菜酒楼的资深餐饮业人士伍立民(化名)告诉记者。他表示,广州大部分中小型酒楼的潲水都是被私人“处理掉”的。而另外一家在广州有着将近10家中式快餐店的负责人李名泉(化名)也向记者坦诚,其餐余垃圾部分由环卫工人收去,部分则给了收潲水的个体户。
餐馆餐余废油与潲水是整个地沟油利益链的首个环节,各地的监管部门已经在收紧餐饮业餐余垃圾以及废弃油脂的监管。
9月以来,《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州市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两部管理办法相继面向公众征询意见。
很显然,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完善废弃食用油脂产生、回收、处置的全部环节,来监控其流向的规范化,砍断地沟油流入终端的可能性。然而,多位餐饮业人士却对《意见稿》的执行效果有所担忧。广州一家知名快餐连锁的负责人叶志(化名)则告诉记者,联单制度并未能完全杜绝废弃食用油脂流入不法加工企业手中。“废弃食用油脂的确切数量该如何监管是个难题,如果餐厅有4桶废弃食用油脂,但它只在联单上申报了两桶,剩下的两桶依旧卖给其他人,联单制度不能杜绝这种行为。”
另外,多家受访的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广州有哪些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他们并不知悉。而记者查阅《意见稿》同时发现,其中也无明确列出广州有哪些有资质的单位及相关的信息。
要砍断不法分子从餐饮业收购潲水重新利用这个问题,李名泉认为,回收应该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指定几家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伍立民则向记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同时出台相关细化的指引条款,比如有资质的企业有哪些、要怎么联系这些企业、回收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地沟油10倍罚款被指偏低
按《广州市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如果餐厅、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中使用废弃食用油脂加工食用油脂或者生产加工食品,食品经营单位如果销售用废弃食用油脂加工生产的食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如果不足1万元,处2000-50000元的罚款;如果货值金额超1万元,处罚金额则为5-10倍,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
多位餐饮业人士均向记者表示,目前的违法成本太低。“如果发现使用一次,作为信用记录记录在案,以后不得再从事餐饮行业。”叶志认为,甚至可以把违规者罚到倾家荡产。
不过叶志同时表示,正规的餐饮连锁,如果知道是地沟油,大家肯定不会用。怕只怕经销商从中作假,比如在10瓶油中掺入一瓶,餐饮企业有时候很难防范。“所以一定要分清责任人,如果是供货商有问题,就严罚供货商,如果是餐厅主动使用地沟油,那么应该严惩餐厅,”叶志表示。
标准过低亟须新国标出台
尽管“地沟油”横行多年,受挤占的食用油企业却并未站出来打假。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食用油企业打假动力不足,或受各种因素影响。首先,食用油的标准检测不出地沟油,没有科学方法和科学依据打击地沟油的生产销售,严重阻碍了打假的效果;其次,地沟油同样流向一些食用油企业,并通过这些企业流向终端市场,一旦这一事实被曝光,则意味着企业打假行为或将损害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周思然称,包括酸价、苯并芘、农残等9项指标在内的食用油检验指标并不能检测出地沟油的存在,现行国标存在的这个漏洞让地沟油很容易蒙混过关甚至在市场上恣意妄为,导致地沟油事件频出,如此必将推动新国标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