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发展目标:核心功能框架基本完备
●流通规模:商品销售突破8.7万亿元
●电子商务:将占销售总额比重13.8%
●离岸服务:外包总量规模达45亿美元
9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专题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就新编制的《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深入介绍和解读,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沙海林介绍,这一规划耗时两年,是首个上海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专项规划。
大码头初具规模
作为中国经济贸易的“大码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已经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基本框架。
沙海林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商品销售总额位于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关区进出口总额接近全国1/4。上海商业从业人员稳定在220万人,外贸相关行业吸收就业400万人。2010年,商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19.1%,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23.6%。
记者了解到,《规划》是上海第一个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专项规划,在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现有基础进行总体判断的同时,也指出与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明显差距。
沙海林说:“以国际水平参照,商贸业综合实力还不强,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以通关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以及完善贸易投资环境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商务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任务明确搭平台
“为此,我们历时2年编制了这份《规划》。”沙海林进一步向记者透露,“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毋庸置疑,贸易中心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在市场流通规模方面,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13.8%。
在贸易总量规模方面,上海市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11026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总量规模45亿美元,年均增长30%。
《规划》还提出了六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便利水平,加强贸易流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载体,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