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均超发货币:中印物价飞涨 美日平稳

2010年11月23日08: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通胀 物价上涨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中印 塔塔汽车 粮国际 国际铁矿石 吴晓霞 农产品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美元推波助澜

此外,输入型通胀,即全球流动性过剩也是此轮物价上涨不可忽略的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曾将今年和2007年的物价上涨做了对比。他认为,2007年CPI上涨主要源于国内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内部和局部的原因,而今年的通胀是内外因素交加,面对的背景是全球性的危机。“这次的难度、政策的反应都要比2007年复杂得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副主任李健说,由于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上涨,中国农产品自然也难以置身事外。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最近启动了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中金公司在最近一期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从外部环境看,这些政策将继续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上行支撑,加大了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许小年认为,美联储超发货币,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对于像中国这种依赖海外资源市场的国家而言肯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把钱吸引到实业领域

国内与国际的双重压力给调控带来很大难度。实际上,在10月份CPI数据出台之前,政府已经开始了平抑物价,治理物价的调控。10月份的央行意外加息,11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都被市场看作是流动性收紧的信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这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说明央行判断社会整体货币流通量已经偏多,已经有必要通过全面提高准备金率来控制市场流动性总量的增长。

不过,由于流动性短期内难以快速收紧,而未来国际货币泛滥的趋势不减等等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很多专家担心,即便央行已经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手段,通胀压力依然会长期存在。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担心,物价上涨将向非食品领域蔓延,通胀将向全面通胀方向演进。他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盛来运介绍,10月份我国非食品类价格也的确开始出现上涨。

对此,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年内仍有继续加息1次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的可能。“强劲的信贷和稳定的工业增加值,使得宏观当局在治理通胀上几乎不再有任何的顾虑。在防通胀已成为未来一年中都将摆在首位任务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利率将频繁上调,从现在到2011年末,很可能会加息5~6次。”他说。

除了利用货币手段遏制通胀,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提示,发达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复苏,把泡沫经济输出到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泡沫经济破灭的代价却只能由新兴经济体自己承担。为了遏制输入型通胀,中国必须要加快转变这种依靠大宗商品的高耗能经济发展方式。

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将“中国货币持续超发但并未出现恶性通胀”的现象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看来,其谜底就是资产市场。股市楼市在过去20年里进入千家万户,已成为吸纳超额货币的蓄水池。如今,当一些资金从调控中的楼市外溢而出、四处寻找出口时,专家建议,应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吸引企业家回归实体经济,让实业成为宽裕货币的蓄水池。(本报记者金微(微博)、张皓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