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购房案例曝光被指腐败 特殊囤房族浮出水面

2010年10月29日10: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囤房 内部认购 腐败成因 楼盘 房价 住房保障体系 楼市 房地产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内部购房冲击住房保障体系

正是由于内部购房的大量存在,使得这种形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正在被普通民众视为某种隐性福利。

“在目前,依然对中国房价的未来表现出十足信心的几类人中就包括了公务员和有一定职权的人。而坊间对此最多的解释是,这些人是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为了地方利益。”马光远说,“其实未必如此。考虑到当下房价与官员的实际收入,官员所在的公务员群体肯定属于‘80%以上买不起房的人’,这无须置疑,而且这两年,坦承自己‘两个月工资都买不起一平方米房子’的厅局级以上官员大有人在。”

不过,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讲述的一件“身边事”,也许可以解释民众关于“内部购房”的种种焦虑:“我一个朋友是副处长。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腐败的成分,完全按照规定。他已经有了一套住房,但按照现在他们单位的政策可以再购买280平方米的集资房,很便宜,实际上是福利性质的。我还知道,东北一些机关甚至已经把集资房建在了海南。”

由此,有业内专家指出,内部购房体系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冲击到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马光远认为,透过种种内部购房的案例,高房价背后的权力逻辑已经基本清楚。

“我们须知,官员要维护地方财政收入,其前提是这些人的住房问题与高房价无关。事实上,一些官员之所以罔顾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背离的事实,极力鼓吹高房价的合理性,根子并非在‘公’,而在一个‘私’字上面——如果这些官员自己也必须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我们看到的肯定是另一种风景。”马光远说。

“事实上,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分福利房或者低价购房本身也没什么可谴责的,问题在于官员们没有把大多数人的房子弄好,只弄‘自己人’的房子,那就说不过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分为两大块:一是保障性住房,用于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另外一种是完全的商品房市场。而这个交易和分配的秩序意味着,公务员没有任何凌驾于这两个市场的任何权力。但事实上,公务员在住房问题上,保障程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而获得的价格和房屋的品质却又不亚于任何商品房。”马光远说,“如果公务员可以通过‘双轨制’或者所谓的‘内部渠道’解决住房问题,不再受高房价之苦,那么房价的高涨与公务员本身的个人福祉没有任何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当然不用去关注高房价,而国家关于遏制房价的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大打折扣。”

唐钧认为,从目前来看,内部购房很难禁绝,关键是在内部建房、内部购房的同时,加快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政府应该充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买房先后顺序上优先考虑公务员,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才争夺的问题,要吸引人才必须有一些筹码,而房子是很不错的优惠。”唐钧说,但如果光为自己着想,而不考虑普通老百姓,就会出问题,“所以最大的前提就是——有关部门要为所有的老百姓盖房子,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第二层问题:如果政府履行这个职责,那么对公务员的优惠就是合理的,不履行这个职责,房子就成了紧缺资源,一些公务员内部购房就值得商榷了。”(记者杜晓 实习生 蒋新军)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