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四、政策措施
(一)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加快老旧棚室升级改造。大力推行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棚室,科学选用棚室骨架、覆盖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广机械卷帘、肥水一体化以及食用菌拌料、装袋、接种、喷灌、通风等自动化控制装备,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改造老旧棚室50万个,升级改造率达到80%以上;升级改造食用菌菇房70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2.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和菌包繁育。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销售和服务网络健全的集约化育苗中心和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大幅度提高集约化育苗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省里重点扶持50个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30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包以上的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
3.切实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在设施蔬菜、地方名产蔬菜集中产区和食用菌重点产区,加强生产道路、排灌沟渠等设施的修整改造,配备必要的水电设施,达到路、水、电齐全,为生产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加强蔬菜良种工程和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实施力度,尽快启动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品精深加工体系等建设项目,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加快建设蔬菜种业研发基地,加快蔬菜进口种子国产化、名优品种改良国际化步伐;加大食用菌名特优和珍稀品种选育力度,实施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在泰山、沂山、蒙山等十大山脉开展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采集、保护、驯化和开发利用,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大力实施蔬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开展蔬菜提质增效工程,利用5年时间,遴选10项技术成果,在100个蔬菜主产乡(镇)进行转化推广,全面提高项目区蔬菜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在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建设10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推进菌渣高效利用,构建“动物、植物、食用菌”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着重进行50个新品种展示和20个新技术示范。
3.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重点针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丰富产业技术储备,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加快制订、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抓好42个国家级标准园建设的同时,省、市、县(市、区)三级要再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蔬菜标准示范园。加快建设一批生态、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原材料工厂化生产基地;强化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2.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检测点的建设。
3.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违禁添加剂的监测力度,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并及时发布信息。
4.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制度和条件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四)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相结合,加快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对保健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化妆品及药品等蔬菜产品进行研制,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500家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2.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改变“小、散、低”的传统生产加工方式,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
3.加快市场网络改造升级。加快现有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产销衔接,鼓励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与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建立市场预警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搭建市场信息平台,搞好信息服务;建设和改造300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蔬菜重点产区批发市场。
4.大力开展名优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巩固老品牌,创建新品牌,打造知名品牌。鼓励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三品一标”申请认证,加快品牌创建步伐,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培育5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蔬菜品牌。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等给予重点扶持。完善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机制,逐步扩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降低生产风险。同时,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争取和动员社会资金,增加对产业的支持。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构,协调和指导产业健康发展。在蔬菜主产区,要把产业发展列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