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郑辉)美国“Staronline”今天发表文章说,随着工资水平大幅上涨,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全球廉价商品的制造基地。文章中说,对美国公司来说,把中国大陆作为廉价商品制造基地的经营策略已经不再适用。因为过去5年里中国制造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已经上涨了50%以上,个别地区过去5年的工资累计上涨幅度甚至超过120%。
文章中举例说,在东莞地区,普通流水线操作工月工资水平已经上涨到1000元以上(包括加班费和福利),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一倍。技术工人的月薪则超过了2000元,与五年前相比增长幅度也在30-40%之间。
在富庶的浙江嘉兴,普通流水线操作工的月工资水平目前已经达到1800元(包括加班费和福利),与五年前相比增长幅度高达120%。技术工人的月薪则高达6000元,与五年相比增长幅度近100%。
除工资水平上涨之外,土地价格与五年前相比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在天津,工业用地价格已经从六年前的每平方米不足75元飙升到每平方米达300-400元。
文章中说,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迫使海外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在中国的经营策略,继续将中国作为廉价低附加值商品制造基地显然已经不合适。为了保持合理利润空间,海外跨国公司要么将中国制造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为低廉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要么转而生产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
文章指出,对于一些非高科技型公司来说,在决定将制造或组装基地搬迁中国大陆之前一定要考虑仔细。不断上涨的工资成本和土地价格可能使设想中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Mini Technology Co Ltd首席执行官Datuk Seri Kelvin接受“Staronline”采访时说:“中国成本低廉的概念正在过时。”他说:“在中国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经常性现象。”他补充说:“中国工人流动性也非常高,许多中国工人只要工资能多出10%就会考虑换工作,人力管理的隐性成本也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