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主要依赖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居民消费、外贸出口依然呈现低迷态势,政府投资“单引擎”驱动的经济复苏具有很大风险,很难使经济步入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内生型增长轨道。当前的经济复苏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复苏的基础既不够健康,也不够稳固,几乎所有指标都带有经济急速下滑后的技术性反弹特征,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过去几个月的环比来推测未来的持续变化。只有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大幅提升、民间投资真正启动、产能过剩局面有效缓解后,我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目前我国经济的止跌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推动的外生型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济复苏既不稳固也不均衡。首先,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在我国上半年7.1%的GDP增幅中,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负2.9个百分点。其次,在实体经济中,真正具有活跃度的民营经济萎靡不振,在短期内外需下降已成定局、消费难以快速增长、政府投资难以持续的形势下,未来民间投资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接过政府投资“接力棒”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我国经济的“二次探底”绝不是危言耸听。最后,今年以来的经济回暖呈现“虚火过旺”,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沪深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双双进入快速攀升通道。
二、政府投资高增长难以持续
目前投资的高速增长明显是政府主导与资金推动的结果,而非市场推动和周期推动。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7411亿元,增长38.8%,绝大多数是“铁公机”等基础设施项目。相比之下,民间投资并未积极跟进,即便是被认为已产生所谓过热的房地产领域,开发投资完成25050亿元,增长17.7%,比去年同期回落8.8个百分点。另外,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其中6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6.8%,已连续9个月下降。这说明民间投资以及国外投资都远远没有跟上,目前的投资仍是政府和国企在唱独角戏。而在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财政稳健性需要兼顾的条件下,政府主导投资难以持续,更不会成为一种常态化选择,未来中央政府再出台直接拉动基建投资政策的频率和幅度会受到更多制约。如果没有政府强力主导,当前经济复苏实际上难以为继。
三、消费还不足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但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是政府消费和企业消费,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而且今年以来促进消费增长的三大亮点(即农村消费、汽车消费和与住宅相关的消费)主要都是相关优惠政策带来的结果。从调查数据看,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偏低,还未回归到正常水平。由于政府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我国消费增长受消费环境、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一蹴而就。
四、外需低迷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
目前世界经济下滑速度有所减缓,但距离复苏仍有相当距离,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放慢至-2.9%,比2008年的3.2%足足下降了6个百分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和欧盟仍深受金融危机拖累,2009年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受世界经济大幅放慢的拖累,我国外贸早已进入寒冬季节,短期内雄风难再,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8466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同比下降20.4%。累计贸易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受2009年基数较低的影响,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低位反弹,联合国预测2010年正增长1.6%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有望出现恢复性复苏,但幅度将极其有限。
五、关键行业“去产能化”仍然任重道远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产成品库存指数一直高于原材料库存指数,表明对工业品的需求尚未全面复苏,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工业生产的短暂恢复也可能导致去库存化进程的反复。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为了达到保增长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大项目、快项目,导致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暂时缓和,而新的产能进一步形成,导致未来产能过剩的进一步恶化。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煤化工、风电设备在内的六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将不再审批单纯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朱敏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