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之后,国内最受关注的民航业联合重组案,也是中国民航史上首度涉及两家上市公司的联合重组方案——东航上航联合重组方案,日前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
随着东航上航联合重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的高票通过,联合重组的内部法律程序已经全部走完,这离“新东航”的诞生又近了一步,而“新东航”将给民航市场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内部法律程序走完
10月9日,东航和上航分别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就东航上航联合重组等相关事项进行表决,各项议案均获股东高票通过。
重组方案包括,东航拟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重组上航,交易完成后,上航将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但将保留原上航的品牌、经营权、债权债务和合同义务。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领导小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刘江波告诉记者,“东上重组”方案获股东全力支持,高票通过,标志着东航和上航已全部完成联合重组的内部法律程序。
东航上航重组方案是中国民航史上首度涉及两家上市公司的联合重组方案。东航上航联合重组方案在上报相关监管部门并获得最终批准后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次联合重组完成后,“新东航”的资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规模效应将得到逐步体现,盈利能力将持续得到改善,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
东上重组和东航内部改革是一盘棋,都是东航整个战略的一部分。东航还将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包括飞机结构、人员结构、市场结构等。
通过资源整合,“新东航”将更好地专注于各项战略的有力执行和服务品牌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机队规模和机型布局上将更具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上海航空枢纽港的格局将被重塑,空港竞争力与服务保障能力将大大提升。
市场严峻推动重组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整体性下滑让整个中国民航业出现少有的负增长。此后,金融危机、油价大幅波动、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扩散等,让民航业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突如其来的袭击使得民航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经济环境恶化导致需求疲软,客运量、货运量双双下降,航空业遭遇2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国际航线首先受到冲击,随着航空公司将国际航线的过剩运力转移到国内,再加上国有航空、地方航空、民营航空的激烈市场竞争,使得机票价格一度跌破火车票价,对于航空公司的盈利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大背景下,全球航空公司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革,期望在行业低谷期增加自身抵抗风险能力与快速恢复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行业不景气时期酝酿的最大变革,就是企业间由传统的竞争走向并购与重组,以期取得资源整合效应。在面临行业危机时,“抱团取暖”是航空公司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
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正是在民航市场遭遇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重组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市场“推动力”。
民航格局的微妙之变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民航市场经历了三轮开办航空公司的热潮。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航空公司41家,其中客货兼营的公司32家,专营货运的公司9家。2002年,作为中央企业的9家航空公司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了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大企业集团,构建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目前,东航拥有现代化大中型运输飞机220余架,上航拥有66架飞机,东航与上航重组后,机队规模增加了1/4,超过国航,少于南航,位于国有三大航的第二位。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比较力量将发生变化。
从2008年东航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加坡航空公司受阻,到2009年东航与上航重组,东航作为一家航空公司在民航市场和资本市场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在此过程中,东航、国航、南航、上航,在博弈中寻找战略同盟,在竞争中寻求相对优势,已经显示出民航市场重组浪潮的端倪。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邹建军认为,从全国范围来讲,三大航之间的竞争从未落幕。比如,北京和上海是国内重要的客源和货源基地,也是国内航空公司的重要竞争目标。近来,国航增加了在上海市场的运力投放,同时,东航也在努力提高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
邹建军认为,东航与上航重组无异于“重新洗牌”,重组后“新东航”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将明显上升,对于市场话语权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其在上海市场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高,这无疑将对国航和南航形成竞争压力。 (贾远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