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4万亿投资"账单"公布 新增中央投资4大来源 投向构成及进展 -京穗首例甲流患者出院/归国人员需监测 台湾增2例 全球超1.1万 -中国1.9万多乡镇进行机构改革 01年至今农村消费增速首超城市 -创业板IPO规则征求意见截止 市场仍存5大担忧 各界聚焦7大热点 -首款国产大飞机计划于2014年首飞 中国遭受网络攻击很严重 -多地区出现ED和JQ开头的假币 重大安全事故中领导干部犯罪上升 -2011年起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全文 株洲政府称不存在瞒报 -中央确定今年选聘2万名大学生村官 10月底前完成校舍安全排查 -限塑令实施1年效果显著:省160万吨石油 农贸市场仍是限塑难点 -外交部:反对台湾同任何国家官方往来 答问 郭金龙会见陈菊
首页>>政策解读
推进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 财政部明确十扶持重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财政部(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21日表示,当前我国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建立中长期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结合起来,着力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透露,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张少春是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财政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这次会议对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具体部署。

张少春指出,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内需稳外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财税等政策引导、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支持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初步构建了一整套立足我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与国际接轨的财政支持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强调,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是当前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当前要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在做好风能资源评价和规划基础上,启动大型风电基地开发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风电产业体系。

二是实施“金太阳”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三是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四是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中央财政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电力、钢铁等13个行业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六是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扩大奖励范围,积极推动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

七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促进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探索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八是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间接补贴消费者方式,扩大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

九是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十是支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重点是建立完善能效标准标识制度,节能统计、报告和审计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张少春表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要立足于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地位,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公共财政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把应对金融危机与建立中长期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结合起来,着力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新能源能否擎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大旗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将受国家扶持 细数受益个股
李克强称将重点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中国将重点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差距尚存时机不熟 中国不该对新能源车期望过高
新能源SUV市场空间广阔 在中国呈快速增长之势
能源局: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正研究制定 纺企热盼振兴规划落地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务院批复成都城乡综合改革方案 9方面先行先试
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危机:一边"豆满仓"一边"闹豆荒"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