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终于爆发。
11月9日晚,中国政府宣布促进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拟到2010年政府投入4万亿元振兴经济。这一招技惊全球,《纽约时报》评论说,在全球都在推迟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之时,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对抗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
11月10日上午,A股高开后稍作整理,即向上冲击,上证综指当天上涨7.3%;受到A股市场的利好影响,亚太股市大幅走高,东京日经225指数上涨5.8%,香港恒生指数上涨4.13%,伦敦、法兰克福股市也出现了上涨。来自中国的好消息还推动国际原油期货上涨5%。有色金属中的铜上涨10%、镍上涨13%、锌上涨7%。
当天没有人清楚4万亿投资的具体分布情况,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中央提出在今年四季度紧急新增1000亿投资额度,要求投资要“快、重、准、实”。先知先觉的地方政府要员、地方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迅速向国家发改委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38号集结,赶赴这场千亿元盛宴。
“我们这次准备了几个能源化工项目,已经上报上去了。”12日下午,Camco国际碳资产信息公司项目助理蔡璐平在发改委门口对记者兴奋地说,“估计申请的CDM项目问题不大。”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灵敏的反应,甚至还有人对明后两年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心存疑虑,最大的问题是蛋糕怎么切分?钱从哪里来?将投向哪里?民间能得到什么好处?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张晓晶12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4万亿投资只是国务院初步进行的规划,具体的细节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讨论。政府搞建设需要扩大财政赤字,明年两会可能要审议巨额国债的发行。”
4万亿尚未被解读清楚之时,一个更大的计划已经被激活。
11月12日,广东省政府会议提出在2009年完成1.3万亿的全社会投资;山东省出台了8000亿全社会投资的计划;与地方政府比赛的还有部委,建设部提出9000亿解决社会保障住房;铁道部提出投资2万亿加快通道建设……
按照这样的振兴计划,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4万亿将可能带动全社会更多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出台的投资计划已经远超4万亿元;而这也暗合了国际的惯例,按照1:3的乘数效应,4万亿的政府投资将带动12万亿的社会投资,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13日更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情况可能比国际惯例更好。”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正在显现,当民间还在对4万亿持观望状态的时候,A股市场已经被点燃。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预测,如果大小非二次发售细则能配合出台,不排除“5·19”再次上演。如此,那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将被启动,那这一次的经济振兴计划将更有保证。
一场拯救中国经济的大戏拉开帷幕。
面对4万亿就一个字:抢
国家发改委成为焦点。
发改委所在的北京三里河地区,从各省拥进京城的地方官员,挤爆三里河宾馆、酒店,有的实在找不到附近的地方,胡同的地下室也将就了。
进京来“跑部”的,除了各地的发改委、招商局官员,还有企业界人士甚至中介。这些人大多风尘仆仆,不少人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不少人衣装单薄明显是从南方过来的。记者统计发现,从12日下午2点到5点半,进出发改委的人超过300人。
“日程排得满满的,周末也要加班,根本没有时间接待记者。”12日下午,发改委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主任周清根本不允许记者多说一句话。
而在发改委二十多平米的传达室,3个登记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旁边大门3名保安严查出入凭证,据说这两个地方平时只有1人把守。发改委传达室工作人员说,登记办事的人员最多的是,投资司、社会司、农经司和环资司。
“每天都加班加点,各种会议密集地开。”发改委投资司官员告诉记者,发改委几乎所有司局都在忙“这1000亿元”花出去的事。用发改委主任张平在11月10日京西宾馆举行的紧急会议上的话来说,发改委各部门正在“夜以继日”地加速完成具体的分配方案。
记者通过3天的走访采访获悉,千亿投资计划目前已大致分配到农业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等11个部委。据悉,1000亿投资去向主要包括农林水、保障性住房及环保领域,其中农林水方面约500亿,保障性住房、环保等其他部门分配约500亿。
与1000亿的计划相比,明后两年的4万亿更令人关注。据可靠消息称,这4万亿投资,除了中央可能发行的国债之外,地方投资部分,或由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国有银行专项低息贷款组成。记者获悉,4万亿大盘子初步框架是,明后两年各增发中央长期建设国债5000亿,两年共增发国债1万亿,其余由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国有银行专项低息贷款组成。
事实上,4万亿均由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1日接受港澳媒体采访时表示,4万亿元投资中,其中有1万亿元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的,同时也要带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贷款等多元投资。
发改委投资司官员对媒体表示:“经济发达省市,每年地方财政投资都多达1000亿规模。”两年4万亿,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扩大一倍多一点。地方缺的不是钱,而是过去没有办法立项。中央的决策实际上充分考虑了地方的能力。
当然,除中央和地方政府发挥财政力量外,国有银行和国有政策性银行也将是4万亿中的组成部分。11日央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央行近期将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再追加贷款1000亿元,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12日,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表示,要在年底前确保新增发放400亿元人民币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则表示,今年年底前新增贷款额度约为350亿元。
激活12万亿投资
4万亿的账目尚未算清楚,更大的投资计划已经在产生之中。
这些巨大的投资计划让人感到了一丝疑虑,以广东为例,2009年就要完成1.3万亿的投资,那两年岂不是要完成2万多亿,如果这样计算,那全社会的投资就远不止4万亿,到底是谁算错了?
“实际上谁也没有算错,按照国际惯例,4万亿政府投入,将带动整个社会12万亿投资效应。”吕随启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而这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情况,只有带动社会投资大幅增长,才能刺激全社会的经济健康发展,政府的投资才能真正富民,人民手中有了钱,才敢消费,刺激内需才落到了实处。
民间投资能否启动,实际是问题的关键。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王宗越先生态度积极,他说:“新能源产业是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受益方,公司和大部分高新区的企业向市级政府呈报正在运行的项目,这些项目将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
除了财政补贴,民间投资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投资要有信心,二是要在银行贷到款。国家出台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作用之一就是为民间投资提供信心保证和项目配套以及衍生业务,天津市海燕电线电缆公司总经理王洪庆在电话那头有感而发:“2008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开工不足,我们公司的业绩明显受影响。四季度政府的投资额在加大,主要集中在基建设施,可能缓解我们电缆销售的困难。”
在发改委跑项目来自新疆的高先生也告诉记者:“资金上的投入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但是有国家审批在手,向银行贷款就能开绿灯。”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银行的钱从哪里来,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就是一个可以采纳的途径,在1999年3月21日,中央银行就曾经将存款准备金从13%下调到8%,如果此次也能下调3-5个百分点,那商业银行的钱就会大幅增加,支持地方完成数万亿元的投资就不在话下。交通银行研究部12日就对外称,预计2009年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量为4万亿左右。
民间投资能否被带动,大型民企的带头作用很重要。与1998年不同的是民营企业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许多大型的民营企业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但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民营企业已经率先动作。本报近期报道的万达集团就率先在成都拿地,准备投入100亿大搞地产项目。这样的动作当然会被地方政府列入优先支持的项目。
而在此次振兴计划提出以后,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紧急行动起来,新希望、力帆集团、万向集团等都在积极寻找与政策的衔接点,争取在这次经济振兴计划中为自己的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更多的民营企业则正在了解和认识中,有大民企的带动,民间投资的启动可以期待。
“挤出效应”难产
但对目前的4万亿投资持观望者并不在少数,均瑶集团公司北京代表处高级代表赵荣启就十分冷静,他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现在已经是冬天的气候,我们不做大手笔投入,没有意向参与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建设。”
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四季度1000亿的新增投资,主要是将一些在建工程提速,大部分企业感觉不到投资为自己的市场带来了变化。”
他还不无担心地表示:“政府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1998年更重视民生,但政策的内核没有变,10年前的积极财政,民营企业基本没有参与。担心这一次政府投资如果不配合制度变革,民营企业将在一轮经济增长过后继续被边缘化,经济结构更加扭曲。”
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在1998年的经济振兴计划出台后就有反映,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挤出效应”的担忧。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引发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减少。它将使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效应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这样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对比1998年时的情况,目前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次国家的投资半数放在民生建设上,这些民生的建设实际上完全可以有民营企业的参与,比如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民营地产商就可以参与。就连张寅也承认“在大幅度的投资中,政策调整的空间很大,比如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重点放在医院,打破固有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看病的价格自然会下降。给农村医疗建设以政策优惠,大量的农村医院出现,对于患者以及大量需要就业的医学院学生都是福音”。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张汉亚研究员更表示:“四季度新增的政府投资,包括铁路、国道、农村公路建设,还有水利工程、环保项目等等,都是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的项目,政府一个重要目的,是迅速扩大基建工人的就业。明年的城际线路投资、医院和学校校舍的建设,在适合盈利的条件下,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甚至主导投资。”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已经在提前反映这一利好。水皮表示,虽然巨大的投资会有3到6个月的滞后效应,但是股市的见底也一般会领先实体经济这样一个时段。虽然对股市反转还需慎言,但是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成都的股市投资者刘先生就认为,别小看了股市的作用,一旦股市回暖,股市的再融资作用就能充分体现,企业融了资必然投入新项目;股民挣了钱,就敢消费,刺激内需才能落到实处;内需激活了,企业日子好过了,大家的饭碗才能保住。4万亿的政府投资给大家带来的是收入的提高和工作的稳定,绝对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