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三中全会”?
重大改革选择了“三中全会”,同时也选择在农村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在“三中全会”上作出。
“一般情况下,一中全会确定党中央领导人,二中全会确定国家领导人,三中全会就要研究经济问题了。”中央党校教授赵黎青在接受《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采访时说。
“从历史惯例上说,每届中共中央的一中全会往往是紧接在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主题是‘人事’,讨论选举中央最高领导层,比如选举政治局常委,通过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等。而二中全会,则是在全国两会换届前召开,主要讨论的是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问题,而三中全会开始,就需要研究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了。”
“在连续七个三中全会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情况比较特殊”,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特殊情况下召开的,通过“解放思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是历史的选择,而其他各届三中全会则是由体制上的这一惯例决定的。
在常修泽看来,1919年至今,中国经历了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58年之后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摸索过程;从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是发展的30年;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不仅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始,也是下一个30年的“点火仪式”。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00多亿元;而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近25万亿元。如今,中国一周内创造的财富,就超过30年前一整年创造的财富。
重大改革选择了三中全会,同时也选择在农村。中央党校教授赵黎青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正是从农村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