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务院将"一保一控"列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46部门三定方案实施 -股东增持新规公布 不超过2%可以先操作后申请 增持更灵活 全文 -央行银监会:金融机构不得放贷给开发商买地 限制房企贷款 全文 -上海中心楼盘房价最高每平跌8500元 后奥运北京楼市调整渐明 -广西宜州爆炸事故20人死 没发现中毒病人 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A股均价降至8.18元 一元股可能重出江湖 "大小非出逃"说法不实 -魏纪中:北京奥运投资未现重大腐败 邹凯拍卖金牌 收入捐献灾区 -中央部门问题资金超293亿 2.58亿救灾资金被挪用 追究30人责任 -中石油少赚近300亿 员工薪酬仍上涨 委员:立法限制平安高管年薪 -证监会与国税总局沟通取消红利税 离退休工资外补贴要交个税
中国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8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供需预测
   

1. 国际食糖市场供需预测
   

世界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食糖,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产糖量、消费量均占世界食糖总产和总消费量的7%左右。近十年来,世界食糖生产量年均增长1.2%左右,2006年全球总产食糖1.67亿吨,据此推算2015年全球食糖产量1.88亿吨。
   

2006年全球食糖消费量为1.50亿吨,比2000年增长0.21亿吨,年均增长0.035亿吨,据此测算,到2015年,全球食糖消费量可达1.82亿吨。
   

国际食糖市场产大于需,据ISO(国际食糖组织)统计,2006年全球食糖库存消费比将达到42.88%,期末库存6582.5万吨,仅次于2002年的6590.3万吨,为近十年的次高水平。预计2007年全球食糖总产还将增长400-600万吨,期末库存将达8000万吨。因此,糖价大幅走高和下滑的可能性均不大,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国际糖价应在9-11美分之间波动运行,对应国内糖价3206-3763元/吨,对国内市场不会造成剧烈冲击,国际市场可作为调节国内食糖供需的“储水池”
   

2. 国内食糖市场供需预测
   

近十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从1996年的780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220万吨,年均增长44万吨,据此估算,到2015年,国内食糖需求量将达1616万吨。若按全国14.3亿人口计算,人均食糖摄入量11.3公斤,仅为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21公斤)。另据中国糖协的预测,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将达到1800万吨。总的来看,综合衡量人口增长、工业用糖和农村食糖消费加速增长等因素,预计到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左右。
   

考虑到我国目前已形成500万吨的玉米糖浆生产能力,相当于250万吨的食糖消费量;甜菜糖的产量届时可达到150万吨;按近五年食糖净进口量100万吨推算,到2015年对甘蔗糖的需求量为1200万吨(1700-250-150-100=1200)。按照2006年我国甘蔗糖产量1075万吨测算,到 2015年,甘蔗糖增加125万吨,即可满足全国食糖需求。

   

(二)发展潜力分析

   

根据国内外食糖市场供需预测分析,到2015年,全国甘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甘蔗单产由4.4吨/亩提高到5吨/亩,甘蔗总产量达到12000万吨,即能实现甘蔗糖产量1200万吨的目标。
   

1、面积有基础
   

2007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2430万亩,本规划按照优势区域面积稳中有增,非优势区面积逐步减少的原则,计划到2015年全国甘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优势区域面积1780万亩,占总面积的73%,其中桂中南1200万亩,滇西南340万亩,粤西180万亩,琼北60万亩。
   

由于甘蔗比其他作物相对耐旱、耐瘠,多种植在旱坡地、沙荒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之上,与其他作物相比又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通过规划引导,重点加强优势区域建设,调减非宜蔗地区面积,将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是切实可行的。
   

2、单产有潜力
   

上一轮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的4年间,优势区域甘蔗单产年均提高0.825/公顷,按此测算,到2015年优势区域甘蔗单产可达83.4吨/公顷(5.56吨/亩)。用8年时间将甘蔗蔗糖分提高到15%,增幅(0.8%)比上一轮规划实施期(1%)略小,这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前,全国各甘蔗科 研院所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储备了一批蔗茎单产110吨/公顷以上、甘蔗蔗糖分15%以上的新品种(如福农95-1702、粤糖94-128、桂糖 00-122、云蔗94-375等),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甘蔗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优势区域带动全国甘蔗平均单产从现在的4.4/亩提高到5.0/亩,蔗糖分增加0.5个百分点,达到14.5%的国际较好水平,则全国产蔗量比2006年提高20%,甘蔗产糖量可提高24%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节水灌溉,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土地规模化、标准化开发,提高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还可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
   

3、加工有能力
   

2006年全国有甘蔗加工企业212家,平均加工期150天,最长的达190天,平均日加工能力78万吨,但目前原料满足率仅85%。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到2015年,将平均加工期延长至160天,总产12000万吨甘蔗可满足现有加工能力的96%,企业效益得以显著提高。

   

(三)竞争力分析

   

糖是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受保护最广泛、价格支持量最大、市场扭曲最严重、国际价格最不稳定的商品。据USDA(美国农业部)引自LMC(英国的一家专业咨询公司)的资料,近20年109个国家原糖生产实际成本合人民币2853元/吨,而同期国际原糖平均流通价仅为实际生产成本的61.8%。因此,如果不考虑国家补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除生产成本最低的澳大利亚和巴西以外,其他国家的糖业都将无法生存。据调查,2005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白糖生产成本分别为3306元/吨、3200元/吨和3550元/吨,在关税率15%的条件下仍有生存空间,但正面临着新一轮WTO关税减让,东盟、中澳自由贸易区零关税和人民币升值的多方压力。
   

在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情况下,靠传统农业维系的中国甘蔗产业取得的成就已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纵向比我们自身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从横向比较,反映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制糖成本(3300元/吨)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澳大利亚(1637.4元/吨)的2倍,巴西(2059.2/吨)的160%,美国(2852元/吨)的116%,印度(3013/吨)的110%(表1),还不具备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应立足于提高自身产业素质,保障国内自给,抵御外糖冲击,保障农民和企业的效益稳定增长。 
 

(四)制约因素分析

   

分析表明,立地条件差是制约我国甘蔗生产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桂中南优势区域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面积的增长,受干旱影响,甘蔗平均单产74.3吨/公顷,比预定目标低0.7吨/公顷;滇西南优势区域受灌溉条件的制约,甘蔗单产水平位居三个优势区域之末;粤西优势区域单产(90吨/公顷)居三个优势区域之首,得益于灌溉条件较好,单产水平大幅提升,但受病虫害、暖冬和雨水过多影响,生长后期蔗糖份明显下降,2006年平均蔗糖分仅12.0%,低于预定目标2.5%。
   

1.自然条件
   

我国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多为红、黄壤旱坡地、沙洲地等贫瘠土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平均有效灌溉率低于20%,而发达国家蔗田灌溉率一般在50-80%。我国甘蔗生产集中度62.4%,低于澳大利昆士兰州(95%)和巴西中南部蔗区(75-80%),运输半径大,不易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蔗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总体与世界主要产蔗国相近,但极端天气状况频发。雨量分布不均,春旱、秋旱现象普遍,对甘蔗发芽成苗和伸长影响严重;旱、寒、风灾害严重,1998/1999生产期的寒害、2005/2006生产期的旱灾均曾对我国甘蔗生产造成重创。
   

 2.技术因素
   

1)品种制约。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我国蔗区应用20余年,占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0-90%,为甘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一品种、退化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缺乏中晚熟品种配套,造成熟期集中,加工后期产糖率明显下降,影响甘蔗产业健康发展。当前,自主创新品种比例不足20%,国内引进和自主研发的甘蔗品种,还没有能在产量、蔗糖分、品种适应性等全面超过新台糖系列的。
   

2)病虫危害严重。“四病三虫”危害加剧,甘蔗黑穗病、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主要病害每年造成减产20%以上,螟虫和地下害虫平均发生率超过60%,造成蔗糖分损失0.3个百分点以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3)肥水管理不合理。我国蔗田普遍存在超量施肥、偏施N肥的问题,平均施肥量为世界水平的3倍,直接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引起土壤酸化、地力退化和环境污染。我国蔗田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于50%,既造成浪费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4)机械化发展滞后。当前,除犁、耙、深松外,播种、除草、培土、施肥、喷药及收获均处于人工操作的传统农业状态,尤其是甘蔗收获机械化尚处试验阶段,人工收获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3.社会经济因素
   

1)集约化水平低。我国甘蔗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甘蔗产业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我国户均植蔗规模4亩,人均产蔗18吨,分别为澳大利亚的1/20001/530,我国糖厂平均日榨蔗规模3000吨,为澳大利亚的1/4。集约化水平低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甘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2)甘蔗生产成本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租金、人工成本、投入品和机械作业等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广西为例,2006年吨蔗生产成本199元,2002增加了56元,增幅39%。
   

3)食糖进口压力增大。中澳、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和汇率降低将增大食糖进口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升值0.1元(如从7.57降至7.47),相当于进口糖价降低40.24元/吨,有可能冲击国内食糖市场。
   

 总的看来,我国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产业技术需求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挑战、产业升级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压力。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广西甘蔗受灾 全国糖价发烧
图表:各地区甘蔗面积和产量增减情况
图表:各地区甘蔗面积和产量增减情况(市制)
巴西5000万美元开发甘蔗乙醇项目
各地区甘蔗面积和产量增减情况
各地区甘蔗面积和产量增减情况(市制)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8日起残奥会专用车道道陆续启用(附车道图示/启用时间)
雷曼兄弟:今年中国GDP将降至9.5% 2009年或为8%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灾后重建政策·资金·动向/ 收养孤儿资讯/ 寻亲/ 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奥运会中国军团冠军榜/ 刘翔退赛
· 北京奥运会破世界记录/ 金牌全览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