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能源法正式稿修订完毕 将公开征求意见 工伤康复标准进入论证 -国土部清理农用地非法入市 16省查3万多宗 新增耕地超灾毁面积 -沪指盘中跌破5700点 两市跌幅超过2% 中国股票为何全球最贵 -"嫦娥一号"完成最后检测 有备份卫星 11月6日有望发回月球照片 -北京人口连续五年零增长 老年人将增12% 2020年人口将达2000万 -财政部专家称今年财政增收1万亿 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 -中石油A股本周五进行网上申购 监管层叫停内地地产企业A股IPO -"嫦娥一号"寿命只有一年 发射时间有两套预案 雨天也可以点火 -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廉租房建设 房贷新政后北京现"退房潮" -发改委将鼓励药品直销控制药价 北京:医保存折转卡要缴利息税
商务部高虎城:明年起输欧纺织品取消数量限制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问:中国是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获益者,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是不是损害其他国家纺织业的利益?

答: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我们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也不是以挤占别国份额为代价换来的。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一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全球整体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6-2000年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总额年均增幅仅为2.7%,年均净增贸易额为88亿美元。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2001-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增长明显加快,年均增幅达到6.1%,年均净增贸易额为247.5亿美元。二是各主要纺织品出口国都享受到了自由化的好处。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有14个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4-21%)。其他具备一定纺织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也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2001-2005年,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纺织品出口年均增幅分别为17.8%、9.9%和9.3%均高于全球平均增幅(6.1%)。由此可见,中国并不是唯一的获益者。三是发达国家在纺织品进口增长的同时,自身产业也适应了一体化后的新形势,发展情况良好。2006年欧盟纺织品出口增长约6%。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欧盟主要成员国也获得了稳步发展。根据意大利服装协会统计,2006年意大利服装纺织业呈现良好的复苏势头,总产值达到675.8亿欧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为405.75亿欧元,增长3.9%。四是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面料、棉花、纺织机械的进口。2006年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181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纺织机械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2006年进口棉花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2.3%。五是进口商、批发零售商、品牌拥有者和物流业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受益者。据测算,在纺织品生产、出口和销售等环节中,中国纺织业只拿到增幅部分的10%,其余90%由进口商、批发零售商、品牌拥有者和相关物流业获得。中国服装出口后,零售价通常是出口价的4倍多。以欧美纺织品市场为例,2006年中国服装对欧、美出口共计329.8亿美元,据此测算,其流通环节产生了近1000亿美元的增值。六是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0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平均单价1.45美元/平方米,从全球进口平均单价为1.79美元/平方米。除去中国因素,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平均单价为1.97美元/平米。由此计算,从中国进口每平米纺织品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0.52美元,仅此一项,就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96.8亿美元。

总之,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纺织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各国享受国际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有利于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是各国互利共赢的过程。

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规定双边纺织品数量管理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现在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都非常关心:双边数量管理到期后,商务部是否还将采取数量限制措施稳定对欧纺织品出口?

答:我非常理解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中欧双方2005年6月签署的备忘录,中欧纺织品双边数量管理将于2007年年底结束。我刚刚也说了,两年多来,备忘录不仅为我国有关产品拓宽了出口空间,更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贡献。我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也是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最大受益方,保持纺织品贸易整体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我产业长远发展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树立我作为负责任贸易大国的形象,也是广大纺织生产企业的利益所在。今年以来,我部就中欧纺织品数量管理结束后的有关工作召开了一系列纺织企业、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绝大多数企业和行业组织建议政府在2008年过渡期内主动采取监控措施,维护对欧纺织品出口的平稳发展。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上,中欧双方再次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共识,欧方明确表示将恪守备忘录,如期实现双边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中欧双方将继续在该领域保持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贸易的平稳发展。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中欧双方于9月28日就建立双边监控体系达成一致,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将备忘录项下的8个纺织品类别纳入双边监控体系。我们将对纳入双边监控体系的8个类别纺织品施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不设数量限制,并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准入。具体资质标准和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名单由纺织行业中介组织提出。

纺织品贸易在中欧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护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平稳发展对推动中欧贸易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希望广大纺织出口企业积极响应行业关于维护经营秩序的要求,规范出口经营秩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共同维护2008年对欧纺织品出口的平稳发展。

问:今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哪些挑战?您对我们纺织企业有何建议?

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虽然我们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坦率地说,我国纺织品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此外,我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二是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经饱和。三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根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Werner)发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扩大,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

在未来一段时期,实现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是中国纺织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纺织企业应着重做好并落实以下工作: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二是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三是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消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四是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顶尖的服装展示和国际纺织行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营销、管理理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五是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纺织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自律互律等行业协调工作,主动维持出口秩序,维护我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在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纺织品出口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一季度顺差不会延续快增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高顺差近期有望被遏制
高虎城:企业必须进行海外维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北京首现“养老房屋银行” 租房入住养老院
中国"人造太阳"试验装置建造成功 有望30至50年后为中国发电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共十七大报告解读/ 聚焦十七大/ 十七大前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