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前3季度国企利润1.2万亿超去年全年 42家跨国公司总部扎寨北京 -"海归"免税购车有什么优惠政策? 银行代收费专用发票明年统一 -2010年保险业务收入力争突破万亿元 保险公司数量5年增120% -探月工程签首家合作企业开发探月品牌 三四十年后可建月球基地 -中国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 2006年餐饮业零售额首破万亿 -中国2万元车最低价轿车明年一季度下线 汽车保险年保费过千亿 -中石油三季度进口20万吨汽柴油 巴菲特抛空中石油收益224亿港元 -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增至2200亿元 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小时 -北京奥运会筹备最新进展 预算增至20亿美元 -股市连续两天下跌市场流失274亿 证监会紧急辟谣"AH股互换"说
北京地铁十号线提前试车 预计明年六月开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明天,十号线电动新车将开始在15公里样板线路上试验运行。记者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获悉,预计明年6月底通车的地铁十号线、奥运支线早早启动了动车试验,以确保开通之际就能达到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的成熟地铁运营水平。3节编组的轨道车已经开始在奥运支线和十号线北土城站至三元桥站区间冷滑试车。

昨天,记者从五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进入十号线地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原本应该在车站装修接近尾声时才安装的站台安全门已经全部装完,并以木板遮挡防止玻璃损坏,一列轨道车就停靠在站台边。由于轨道尚未送电,冷滑试验只能由内燃机车牵引完成。在安全门的防护下,地下隧洞成为封闭区间,防止站台施工的工人误入。接到临时指挥中心号令的轨道车一声长鸣,开始向安贞桥站进发。由于是探路,轨道车小心翼翼地以10公里的时速前进,车上施工管理人员则严密监测线路上一切异常情况并详实记载。短短一站的距离,轨道车走走停停,管理人员上上下下忙着查看线路情况,直到快15时才停靠到安贞桥站。照此速度,清早由三元桥站开始的冷滑试车要到达终点森林公园站,可能得等到晚上21时。“要实现3分钟间隔的高难度目标,仅靠开通前3个月的空载运行来验证设备的稳定性显然来不及,只能提前由建设方启动动车试验,采取边施工边调试的超常规手段。”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丁树奎表示。在工程推进较快的15公里样板段,动车试验将持续到年底,而12月中旬,十号线、奥运支线将启动全线动车调试,以确保明年开通就能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

据悉,过去13号线和八通线全线设备联调的“冷热滑试验”都是在施工全部结束,建设人员撤离,运营公司进驻接管之后才进行。但十号线与奥运支线工期非常紧张,加上开通就会遇到奥运临近的超大客流,最小发车间隔必须压缩到3分钟,而这已经是国内成熟地铁高水平运营的状态。记者了解到,一般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初期最小发车间隔都在10分钟以上,运营数年才会逐步压缩到三四分钟。

目前,小营轨道交通路网中心尚未完工的大楼内,十号线动车试验临时指挥中心也是一片忙碌景象,中外技术专家在简陋的条件下靠有限的调度系统对冷热滑列车进行遥控指挥。根据动车试验计划,昨晚、今晚,4列十号线新车将从宋家庄停车场运抵十号线样板段,21日早上6时30分清场完毕后送电,8时正式开始热滑,即地铁电动新车靠自身动力在线路上运行。(梁琦)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北京地铁十号线奥运支线试车 明年6月开通
北京6条地铁新线获规划许可证 长152公里(附新线概况)
重庆地铁一号线60年终获批 造价总投资超125亿
香港地铁股东通过与九铁合并
北京地铁一号线新车型亮相 奥运前交付使用[组图]
北京地铁票价有望降至2元 月票或被取消 一卡通功能大大增加
京地铁5号线开通在即 亚奥房价上涨近半 奥运商机 各地房价
北京地铁13号线昨晨故障 致城铁停运40分钟
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主体完工 走140米换乘1号线
北京地铁人才缺口过万 将与铁路争夺人力资源
筹资实施地铁一号线工程 郑州要建地铁公司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嫦娥一号"10月24日18:05沿东南方向奔月(观赏发射示意图)
资本大国正崛起:中国跃居全球新兴资本市场第一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