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全面收紧玉米深加工 保障粮食安全 新政策严控粮食能源化 -中国未成年犯罪率年升13% 两千万留守儿童存忧 传递了什么信号 -过去5年中国失业率未破4.3% 已得有效控制 大学生热衷职业规划 -建行研究部:第二套房首付款比例应提高 重庆建行将首付提至4成 -北京地铁票价有望降至2元 月票或被取消 一卡通功能大大增加 -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开展 民办幼儿园需建教师跟校车制 -9月中国CPI涨幅或放缓 低于8月 料年内央行还会加息一至两次 -城镇居民对收入预期谨慎 预期物价攀升 -五年新政 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历史性跨越 货物贸易世界排名第三 -国产大飞机研发之争再起 负责人已定 民资挑战现有研发模式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中国物价缓升将持续到2009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通货膨胀、加息、房价上涨、房贷收紧,每一样都刺激着老百姓神经的经济金融领域事件,同时也在拨动经济学家的思弦。在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眼里,今年余下三个月甚至更远的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宏观经济以及金融运行形势将走向何方?本报记者近日对王志浩进行了独家专访。

CPI会缓慢上升

记者:人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提到,要通过加息改变中国目前由于通胀导致的负利率状况,直至将利率变为正利率。这里所指的正利率有没有计算的标准值?

王志浩:央行官员发表言论希望能看到实际存款利率为正,表明央行认为加息尚有空间。但实际利率到底是多少却难于测算。理论上,应该使用通胀预期——但对此没有人能提出完善的主张。次优选择是使用历史数据,但到底应该用目前的单月CPI(6.5%)、过去8个月的平均CPI(3.9%),还是GDP平减指数(名义GDP除以实际GDP)?不得而知。

记者:您对于中国CPI未来运行轨迹的预期是怎样的?

王志浩:应该是缓慢上升,直到2009年(具体见表格)。从各种公开的数据来看,猪肉价格是近来中国CPI指数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因素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预期猪肉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得到控制。

我们现在担心的,反而是制造业价格未来可能上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个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中国制造业机器老化而出现的生产效率下降,而制造业领域的物价上涨,对于国家来说影响更大。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通货膨胀恶性循环的压力更大。可以说,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还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

加息须缩小存贷利差

记者:虽然人行今年已五次加息,但外界仍然认为存在进一步加息空间。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志浩:我认为中国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达到7.56%,应该还会有四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达到14%水平。不过,因为特别国债的发行,作用相当于准备金率的提高,因此准备金率提高实际会变成一到两次。

在加息问题上,我认为货币政策执行者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现在储蓄存款搬家到股市和楼市的趋势在持续,存款活期化趋势也在继续,资产价格风险很大,主要原因是因为存款利率仍然太低。最好的办法是缩小贷款和存款利差。但另一方面,缩小利差对于中国银行业今年下半年的盈利影响很大。我们都知道,很多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利差收入占总体收入的份额在扩大。

来源: 广州日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城镇居民对收入预期谨慎 预期物价攀升
各国物价突破心理防线 三重因素加剧通胀风险
中国下半年物价走向尚存四大变数 未来几月CPI达7%或更高水平
物价涨了,加薪还会远吗?
发改委:物价水平仍在可控范围 CPI或创新高
发改委建议减免税费调控地方物价 不会采取行政手段干预粮肉价
两部委称已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四大措施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
防物价波动 商务部拟建商品预警机制 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以下
价格专家解读物价:经济增长需相应物价水平支撑
消费物价涨幅创10年新高 分析预计下月再加息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首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机年底下线[组图]
"韦帕"肆虐800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66.2亿[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