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知名大型国企卷入深圳地下钱庄案 上海地下钱庄案宣判 案值53亿 -国税总局详解利息税调整后计算方法 调减利息税对财政影响有限 -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5个月最低 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处临界点 -政府力促节能减排 强制采购产品清单将出炉 五大行业受益 通知 -劳动部:务必于8月底前完成新增养老金发放 -中国中职教育将转向免费 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 - 国税总局:利息税调整后储蓄机构需分段报税 第四家基金QDII获批 -国际清算银行: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贬值 人民币再破7.56  -下半年我国资产价格仍将上涨 夏斌:当前"流动性"未出现紧缩  -5家航空公司今起自由签转京沪快线 票价涨3成 不会形成新垄断
潘石屹:房价快速上涨原因是土地供应不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我一直强调,在目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前两年土地供应不足,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供应就决定了市场的价格。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在房价的暴涨问题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土地供应不足。而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特点是利润率高、风险大、规则不是很清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不了几年时间,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一定会发展起来,同时市场规范和销售规模也会随着放大。

近期焦点网发布了12城市楼盘涨幅榜,全国各地的房价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加速上涨,有的楼盘从2006年1月至今涨幅高达200%;在北京,单价在15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中,有的涨幅超过100%。日前建行研究部的报告也指出,如果政府不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将加速上涨。

我认为,房地产的价格主要是取决于过去两年时间里土地的供应量,要扭转目前地价和房价暴涨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土地的供应和拿出未来可以供应土地的办法来。因为从市场上来看,土地的供应转换成房子的供应,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的时间一半是政府的审批,另一半是房地产商规划和设计的时间。有些城市出现了囤积房子不销售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认为未来土地供应一定会不足,房价还会上涨,在这种预测下,才出现这样的怪现象。而消除这种怪现象的办法也只有一条,就是增加土地的供应。

在过去的一两个月时间,许多大房地产公司,包括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公司,都在不断地坐飞机从这个城市飞到那个城市,参加土地的“招拍挂”,同时,土地的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我在媒体上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在增加土地的供应量,并列出了许多计划数字。

其实,土地的供应与市场上彩电、猪肉的供应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土地是不动产。比如在新疆供应土地对北京是不会造成影响的,同样,在北京的密云、门头沟增加土地的供应量,对市中心的房价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土地供应计划,不能仅看一个总的数字,而要看这些土地分布在什么区域,这些土地的用地性质是什么,是商铺、写字楼、住宅、双限房、经济适用房还是政府建的廉租屋?

政府提出新的、可以实施的土地供应计划,使市场上房屋和土地的供求关系能趋于平衡,就会抑制地价不断创新高,房价不断创新高的局面。(作者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居民"小康"因房价"感冒"楼市上火冷了富裕感
北京二手房价强劲反弹 十强楼盘上半年涨28.7%
中国房价在宏观调控下不断创出新高
专家:均价上涨不快不能掩盖市区房价上涨快事实
房价定价存在垄断现象 北京放量中小地块以抑价
南京地价房价相互抬升 开发商囤房消极抵抗调控
广州中心六区房价11512元 投资客支撑高房价
广州平均房价首次突破9000元大关
1219亿美元热钱已进入中国 导致股价房价飙升
建行研究部: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政府须调控
浙江嘉兴大量供应土地以稳定房价 变廉租房为廉租补贴
广州房价优势引来深炒房团 “调控洼地”引投机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世博会千米通道09年竣工 将成未来上海城市交通主轴
杭州钱塘江潮水卷走30多人 22人获救11人失踪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