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每10人中1.3人有慢性病 已建立1865个城市医疗救助试点  -商品房产权登记酝酿巨大变革 预售房将可登记 近半土地被囤积 -肉禽蛋菜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 广州等9市动用2800万缓解肉价压力 -反垄断法草案将三审 商务部称已完善 垄断企业涨价须先过三关 -环保总局等部门将研究绿色税费 中央投3.72亿治理三峡库区污染 -我国跨地区医保不通 退休老人独守空巢 深圳退休人员医保增加 -电监会:电网须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 国内成品油市场再告吃紧 -1.24万亿!上半年国家地方两级GDP差额再扩大 上半年各省市GDP -国资委严控央企投资非主业的房产证券 部分央企违规 通知全文 -财政部五方面加大母猪保险扶持力度 将加大生猪产业信贷投放
物价上涨席卷中国 要素资源廉价时代结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式通胀治理

  需求偏强使经济面临“低烧高热”危险。

  所谓低烧高热,就是经济机体已经出现病态运行,但表面热度不高,以CPI表示的通货膨胀较为温和,而经济的高热病态集中体现在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迅速攀升,以及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恶化、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房屋价格和土地价格也在持续上升。此次调查情况表明,住宅类价格继续上升。6月份,一类、二类、三类地段普通商品房住宅平均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6.5%、4.0%和3.1%。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接近两个月时间的低迷后,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势头。

  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的现象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债、股票、房地产、古董和邮币卡等资产价格上涨的时间、幅度和具体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其大幅上涨的趋势已相当明显。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这种“低烧高热”的危险性甚至超过“高烧高热”。因为它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看起来正常,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即便觉察到,政府也不易痛下决心加以治理,最后可能演变成经济危机。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企业盈利水平和投资回报水平偏高,从而刺激投资过度增长。

  这种教训殷鉴不远,日本经济泡沫形成与破灭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先是紧盯CPI,无所作为,后来发现资产价格涨幅过大,又突然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使泡沫顷刻间破灭。

  中央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措施中,有如下重要内容: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加息的方式提高资本价格;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有心者早就感到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加强。环保的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至少说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提升,那种依靠廉价资源的盈利模式将很快宣告终结。

  另外,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正是政府投资从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产品领域的一个表现。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要素资源价格极端低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抑制通胀的方法竟然是治理环境、是提高工人工资、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资源价格,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式的抑制通胀法。(记者 舒眉 发自北京) 

来源: 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文章:
物价猛涨 消费信心有赖于社保体系能够"兜底"
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物价将冲高回落
下半年物价将缓慢上升 涨幅取决于秋粮收成
央行:加息减税联动 稳定物价效果将逐步显现
物价不能再涨了 调查:近8成人认为涨价损害利益
发改委:各级政府将力保物价水平稳定 专家:判断通胀为时尚早
今年物价涨幅能蹿多高 王一鸣认为不会超过5%
发改委:各级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 力保物价水平稳定
发改委官员预计:今年全年物价涨幅可能高于3%
物价成关注热点 如何看待当前价格变化?
前五月中国16省区CPI涨幅超3% 中西部地区物价涨幅高于东部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极端气候将越来越频繁 7月来发生8起罕见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31省市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30亿农村低保补助金近日下发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