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界千年之谜 柴窑:会不会就是耀州窑?(图)

2010年09月02日15: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柴窑 北地 耀州 化妆土 古陶瓷 耀州窑遗址 陶瓷界 宋官窑 格古要论 浙江说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格古要论》

  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有几个重要谜团,比如:唐秘色瓷、宋官窑、宋官汝窑等,20世纪下半叶,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这些谜团都一一解开,但还有一个巨大的谜却一直没有被解开,那就是,曾被研究者誉为“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美名的柴窑瓷器。传其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因柴窑迄今尚无传世品,窑址一直也未确定,被古陶瓷界称为“千年之谜”。

  8月27日,首届中国柴窑文化论坛在西安召开,百余位专家学者和陶瓷爱好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被称之为“千年之谜”的柴窑。

  关于柴窑的窑址,学术界也有各种论述,有“河南说”、“景德镇说”、“浙江说”,陕西学者对西安出土的耀州窑青釉瓷进行研究,提出了耀州窑就是柴窑的观点等。种种迹象表明,关于柴窑身世的“暗战”愈来愈激烈。

  疑问

  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明确记载: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

  “北地”在哪里?

  1.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主任禚振西经过考查古代地理发现,“北地”是一个古代的郡名。北地郡的实土,包括三原、耀州(华原)、富平、同官等地。

  2.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分析,长江以北或黄河以北,一般不称为“北地”,只说为“北方”。而最早的文献记载明《格古要论》称“柴窑,出北地”,把“北地”理解为江西省“北地”最为合情理。

  3.郑州柴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田培杰发现在志书、艺文、风俗等诸多方面均有将古郑州称为“北地”的记载。

  五代后周的周世宗柴荣,在位时给御窑工匠提出了要烧制一种更亮丽的陶器。是哪种颜色呢?他指了指天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啥颜色?

  “雨过天晴”之色通常大家理解为与蓝天同色。而柴世宗想要的恰恰不是这个颜色。如果他想要天青色,直接命工匠做“雨过天晴”之色足矣,何须加上令人费解的“云破处”三字呢?其实,千百年来最关键的一个字被忽略了,就是一个“破”字。云:非青,天:非白。云“破”处:既不是云,亦不是天。“破”可谓非云、非天、非青、非白之色。

  柴世宗喜欢的既不是云,也不是天,这才是柴世宗为什么要命工匠做“云破处”釉色瓷器的根本原因。因为他没有恰当的词汇来描述“云破处”是什么颜色,只好留下这个千古之谜让后人去尽兴地发挥,去曲解、去误解,直到现在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网友“青瓷邨”认为,“云破处”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白中泛青,青中透白的颜色,是一种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看到的青白瓷的釉色。

  研究

  耀州窑就是柴窑目前最有说服力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主任禚振西对柴窑的探寻是她考古生涯中魂牵梦绕的音符。

  1973年,禚振西第一次带队到耀州窑遗址,在清理瓷片中,找到了一种加施了化妆土的五代黑胎青瓷,这在她心中隐隐埋下一个疑问:这里会不会还是柴窑的遗址呢?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发掘中,铜川第四中学(原窑神庙一代)地层挖掘出了一批胎白、釉呈淡天青色、有细开片纹理的青瓷,带有“官”字款。

  这里难道就是那“神秘莫测、千古一案”的柴窑吗?禚振西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最后,她有了一个大胆的结论:柴窑窑址在北地郡同官黄堡,也就是耀州窑遗址所在地!

  禚振西经过考查古代地理发现,“北地”是一个古代的郡名。它始设于秦代,隋开皇中废除。“北地”绝非泛指,而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自汉代以来,黄堡窑所在的同官县(今铜川市)正是在北地郡的辖区内,特别到三国魏后,窑址更是处于北地郡“实土”之中。北地郡的实土,包括三原、耀州(华原)、富平、同官等地。在此范围内,仅有黄堡五代时期烧瓷,与《格古要论》原著所记述的“柴窑出北地”完全相符。禚振西因此认为,柴窑窑址在北地郡同官黄堡。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秘书长王学武认为,明代《格古要论》没有写为“柴窑出耀州”,其原因有二,一是尽管唐末“撤‘郡’改‘州’”,但人们还习惯称这一带为“北地”;二是当时渤海也有一个“耀州”,避免混淆,才写为“北地”。五代后周时,也只有耀州窑能烧出这么好的瓷器。从事陶瓷研究及鉴定工作20年多年的吕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根据他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把五代耀州窑说成是柴窑,不管是从古代地理行政划分,还是从实物来看,在目前是最有说服力的。当然,要完全下定论,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争议

  关于柴窑的窑址,学术界也有各种论述,有“河南说”、“景德镇说”、“浙江说”

  “浙江说”

  “浙江说”从明清时期就已经提出,学者认为越窑在五代、北宋初生产的秘色瓷就是柴窑。

  “景德镇说”

  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认为,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极有可能就是柴窑。赵自强在《柴窑与湖田窑》一书中写道,我们现今所见到的湖田窑器物,其胎骨的超薄度、釉色的光洁莹润、形制的精巧典雅,可以说达到了巧夺天工的高超水平。湖田窑与柴窑关系非常密切,其烧制贡瓷的地方应是史称柴窑的所在地。

  “河南说”

  郑州柴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田培杰翻阅文史典籍,寻找留存于文字中有关柴窑的只言片语。他查询发现,很多考古类、陶瓷类著作中都载明“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

  为了考证这些记载的准确性,田培杰还查阅了不同时期的《郑州志》、《郑县志》,发现在志书、艺文、风俗等诸多方面均有将古郑州称为“北地”的记载,“北地”也一度成了到郑州或管城做官之人及文人学士撰文写记的雅称。田培杰说,柴窑研究的资料太少了,任何记载柴窑的只言片语,都弥足珍贵。能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找到如此多有关“柴窑在北地郑州”的记载,足以证明郑州在柴窑研究中的地位。

  设想

  “柴窑”不是窑而是技术标准

  有关专家在分析古文献和窑址后得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柴窑”不是一座窑,而是一种技术标准。“柴窑”很有可能是指达到了某种标准的瓷器,而称其“柴窑”就是因为这个标准由柴世宗而来,这是有迹可寻的。柴世宗仅仅在位仅仅6年,一个成熟陶瓷产品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创烧、成熟、消亡的过程,且查遍文献都说宋代五大名窑为柴、汝、官、哥、定,足以说明柴窑是宋瓷。如果真是这样,则所谓的“柴窑器”就很可能出自当时多个创烧比较成功的不同窑口,除定窑外,汝、官、哥其实都不同程度地在追求“青如天”等柴窑的效果。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