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富阳一带的长篇叙事民歌《朱三与刘二姐》,入选了本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这篇民歌背后,还有个有关富阳和余杭的老故事。
很多年前,富阳就是著名的土纸之乡,土纸运输主要靠水路,与富阳接壤的余杭县葫芦桥,就是富阳土纸经运河销往江苏、上海等地的起点。
很多富阳小伙子,经常成群结队肩挑土纸去余杭,他们吸引了很多余杭姑娘,成就了一段段好姻缘。
可这让余杭的男人们很生气,争吵时有发生,甚至还设路障,到明代,更激化到了打官司。
为了出气,富阳人就借用明朝弘治年间余杭刘二姐跟苏州朱三私奔的故事,编成歌谣,笑话余杭的好姑娘都跑到外地去了。
享太平、唱太平,太平年间出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铜钿银子如粪土,恩爱私情值千金。
享太平、唱太平,太平年间有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情哥情姐为私情,蜜糖勿吃黄连吞……
这是《朱三与刘二姐》“歌头”部分里的两段,到上世纪20年代,“唱朱三”在富阳已成为民歌的代名词。
当地有句俗话,“若话朱三唱得全,讨个老婆勿要铜钿”,《朱三与刘二姐》唱得好,还能省下一大笔聘礼呢。
因为是口头传播,很多歌词即兴发挥,几乎是“十唱朱三九不同”,歌曲也被大家越唱越长,有2000句到3000句,再加上种种发挥和表演,可以从早上一直唱到晚上。
上世纪80年代,富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始整理《朱三与刘二姐》,会较完整唱这歌的老人,多已古稀之年,协会一个个请他们唱,再录音整理成文字,终于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地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这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段,这篇以祥林嫂为主角的小说,细细描写了鲁镇,也就是现实中绍兴一带小镇的年终民俗——祝福。
刚刚公布的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祝福”被列入“民俗”项目。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一热闹民俗,其实起源于杭州滨江区。
具体起始年代,现已无法考证。
相传,早年滨江这里常遭水灾,民不聊生,地方上又没钱修江堤。当时的两位地方官,一位名叫黄山,一位名叫西南,实在没办法,就先斩后奏,用上交国库的银子修了堤坝。
皇上知道后,恼怒于他们自作主张,下令“杀无赦”,两位为民请命的父母官,走投无路,跳江自尽。
老百姓为纪念他们,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祭祀大典,鸡、鹅、肉买来煮熟后,点上香烛,恭请两位先人享用,并燃放爆竹。
滨江与绍兴相距甚近,而且当时绍兴也是水患不断,这一民俗也因此传了过去,并不断继承和演变。
现在,滨江区西兴、浦沿、长河三个街道,还保留着“祝福”风俗,当地绝大多数家庭,春节都会举行这一仪式,表示感恩,祈求幸福和好运,年年如此。
除了“祝福”、“朱三与刘二姐”,本次上榜的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共有225项,其中杭州上榜54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领先第二位温州19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上榜的54项中,有7项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是: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余杭滚灯、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竹纸制作技艺、金石篆刻、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记者王佳佳)
|